尾声
公鸡在叫鸣,我被惊醒了。山村的鸡有灵性,能掌握住时间,叫过五遍,天就亮了。田德教在活着的时候曾经说过,鸡能知人贵贱。当时我们对他的说法很有怀疑,都说没有那么神奇,而他却解释的头头是道:“你们不知:‘鸡叫一声生三子,君子臣子叫花子。’一同来到世间的人有贵有贱。在鸡子叫鸣时,抬头那一下出生的人是君子,在平头时落地的人是臣子,低头落音时落地的人是叫花子……”我对这些也没有做过考证,但基于热爱农民,也就对他的说法有了爱屋及乌之感,因之并不想拿出有力的证据来对他的话作以否定。反正觉得夜里在山村听着鸡啼还是很舒心的事情,因而思想感情也就慢慢地靠近了他。再加上他说这些话也无损于大局,也就几乎默同了他的观点……
我睡在三哥家的床上,一个人思索着,不由地生出了很多的联想。听着鸡鸣,是那样地引人入神:一声鸡叫,就像演交响曲的指挥者向上猛地扬起了指挥棒;两声鸡叫,就像指挥棒扬起之后再向上一闪;整个院子里传出公鸡的鸣声,间或伴着一两声狗叫,活像是一部交响曲。那曲声,是悦耳的,纯正的,少有杂音。
我耳听鸡叫,心情开朗,毫无睡意。于是摸到开关,拉亮电灯,提过挎包,掏出《变迁》书稿,坐在床上详细地翻阅。当时呵,由于神情过于专注,感觉拿在手上的一页页稿纸沉甸甸的,上面仿佛不是铅字,而是无数个有血有肉的面孔。那些新旧社会的男女老少,有官有民,有起有落,有喜有悲----
你看旧社会:
济世救人、为官为民、惩治贪官、清除恶霸、智慧出众,那是我的爷爷田忠辉;
老谋深算、知识型家族的首领人何忠文;
小有才气、虚心求教,先是服务国民党,后来及时反省的李昆山 ;
泼皮无赖、糊涂丧命的愚昧村汉李三柏;
欺压百姓、整人反受整的保长王水成;
……
翻过前页看现在:
德高望重、文才谋略、守护传统伦理道德的基层干部田忠良;
自强不息、助人为乐、致富回报家乡的农村青年代表铁锤子;
穷争名利、巴结奉敬、变色龙似的可怜农民田德印;
无耻争权、拉帮结派、鼠目寸光而迷失自我的小学教师尚居东;
灵魂虚伪、到处失势、人生道路坎坷的多才人田德远;
生活所迫、学技浅止、悲观厌世而自绝人生的农民青年田学全;;
忠于职守、办事公道、受人拥戴的镇党委书记宋昌印;
胸怀全局、体察民情、培养人才、用人得当的县委书记周正;
务实工作、公道正派、破乱反正的区委书记钱万平;
唯我独尊、陷害下级、声名狼藉的区委书记牛正德;
心胸狭隘、排挤同志、作风败坏而受处分下台的乡长王文学;;
工作敬业、成绩显著、忽视关系而受整下台的乡长向利;
急功近利、中人圈套、过失损害群众利益而下台的乡长安坤;
糊涂履职、毫无建树、无功有过而受处分的乡长冯自彰;
灵魂扭曲、心态矛盾、仕途不顺而被迫变化的基层干部钟耀;
阴险狡诈、陷害同志、不择手段达到目的的官场老手孙成。
还有心境阴险、玩弄手腕整人的王先臣,能力出众而受整下台的田自弟,泼辣大胆的何爱花,愚昧丧生的何桂知,人生可叹的王龙显,生活可悲的田自久……
这一个个,面容是那样的鲜活,声音是那样地清晰,身影又是那样地使人难以忘记……
我难以继续看下去了,世事沧桑啊……
鸡叫声停了。我起身出门,立在三哥家的场院边,贪婪地到处望着。
天空,蓝蓝的,朝霞已经抖开了迷人的衣裙;四周,绿绿葱葱,莲花山瓣醒目诱人;田家坪院子家家门上的人出出进进,一群群白的、黄的、黑的还有各色各样的鸡鸭“咯咯……”地叫着扑向门前的院坝;几家喂牛的人一路吆喝着,把牛群在水泥路上排成长长的“队伍”往坡上赶,那一路摇来摆去的样子是那样地悠闲,这正像老年人说旧社会的那样:“放三年牛以后给一个县长都不当了!”还有那一户户烟囱里冒出的炊烟,既升起了家乡人的希冀,也升起了我这个多年游子的思念……
这是农家院子的早晨,是我们老家一天的起点!这一切回想起来似乎有些遥远,但看着却又是那样地熟悉,那样地亲近,那样地使人兴奋。
家乡,过去是我出外创业的基点,现在又是我人生再次贡献的平台。哦,亲爱的家乡,我回来了……
虽然说,我在家乡施展才能缺少一点“气势”。但是,只要是金子,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会生锈;只要有责任意识,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能办成实事;只要有一腔报国之志,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能为自己的祖国做出奉献。祖国,正是由千千万万的人家乡而组成,我们每一个人都建设好了自己的家乡,也就是为祖国做贡献的具体行动。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如果不能把落后的家乡建设成山川秀美之地,还不能使她进入城乡经济一体化之列,那就愧对于先祖,也就无权把她移交给自己的后人!
选自长篇小说《变迁》第三十章:【归宿】(完)
作者简介:
任登庚,男,汉族,大专文化程度,共产党员,出生于1960年11月,家住旬阳市白柳镇佛洞村。安康市作家协会会员,旬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旬阳市人文学会会员,旬阳市老促学会会员,在四级调研员岗位上退休。1978年高中毕业后,历任代理教师、大队会计、信用社信贷员。1984年任副乡长,从此在乡镇历任乡长、党委书记、人大主席,期间参加党校在职函授学习两年,离职在党校学习一年,在职参加《清明》《希望》小说函授学习两年。回县级单位工作后,历任正科级纪检组长、副局长、四级调研员。平时爱好文学,公开出版三部书,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变迁》。
本期编辑:陈羽
责任编辑:肖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