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罢任登庚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变迁》,让我这没有一点乡镇基层工作经验的县直部门干部也亲身“经历”了一回乡镇工作。变迁是变化和转移,而我读《变迁》感到很亲近和鲜活。
小说《变迁》主要反映的是主人翁在中国政权组织中的最低层--乡镇政府从事国家行政管理和社会事业公共事务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组织者、实施者这样一个原型,原型经历的过程应归结为五个时期,分别是:1984年3月份前的原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时期在生产队大集体化以前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主人翁原型发生变迁的萌芽期;从土地包产到户到1984年的政社分设是主人公变迁的雏形期;1984年4月份成立乡镇人民政府以后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迁,是变迁的升华过程,是主人翁人生命运的第一次飞跃,是主人翁命运的升华期;1996年10月份以后是变迁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时期,是主人翁人生命运的精华期;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是主人翁变迁后平稳的过渡期。
变迁是人与社会发展根本性变化的有机统一体,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作者从深度来研究乡镇工作,纵观了乡镇工作纵向和横向的变化,又全局性的、系统性的、全面性的来分析看待乡镇工作的每一个时期、每一个阶段,全景式的展示了乡镇基层干部在复杂的环境中所走过的艰难历程。
文学作品要以高尚的思想塑造人,以高尚的精神鼓舞人。《变迁》首先塑造了一个好的主人翁形象,塑造一个好的乡镇工作团队的形象,如:乡党委书记宋昌印、周明旺等。其次,人物刻画精、细,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主线清楚。再次是,塑造的事实合乎程序、合乎逻辑、合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真实感强,可读性强。四是,注重了塑造主人翁的社会效果,增强社会教育效果。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目的在于教育人、影响人,尤其要影响和教育在乡镇工作的干部。
《变迁》能正确认识乡镇工作。乡镇工作是一份十分实在、具体庞大而系统的工作,乡镇工作有苦有乐,培养锻炼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乡镇工作者,他们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条件下,默默无闻,辛勤的耕耘,吃百家饭,睡百家床。在具体工作中磨破了嘴,跑细了腿,不管天晴下雨,风雨无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舍小家顾大家,忘我工作,清高致远,淡泊名利,不计得失,为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以至于有的积劳成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倒在了梨沟里。他们有的仍然生活在农村,子女没有就业,无固定收入,生活仍然艰难,安得广厦有几人,改革、发展、稳定的成果又享受了多少。乡镇干部群体是一个革命的大家庭,生活工作在这样的大家庭里其乐融融,成员之间更多的是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走到了一起,团结奋斗。同时,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按照组织原则和分工安排他们有合到分,今天天各一方,明天又融合到另一个群体。而由合到分,由分到合,人生分合过程反复建立起的情谊是多么珍惜和宝贵,给人留下的回忆是多么难忘和美好,是影响我们今后正确人生道路的强大精神支柱,可歌可泣。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的变化,其中亦喜亦忧,为什么我把主人翁的成长经历划分了阶段,因为里面的每个阶段我作为60年代出生的人,我都能从过去40年的生活过程中去找到印证,这其实就是我理解的《变迁》经得起推敲的地方,而且书中的依据也合乎情理。在这种感觉之下我对过去工作20年的重要阶段和重要事件又有了更深的印记,我觉得这是最大的一个收获。
在我做事的过程中,当无法将整体工作纳入一个抽象的和高度总结的纲目之中,每件事情缺少做之前的基本框架时,我就会觉得使不上力,或者觉得心里发虚,对自己的方法和执行都会产生怀疑,所以我一直在追逐所谓基本规律,今天看完这本书,我意识到了为什么自己平时做事情会有那种感觉,会想去追求原点和本质的核心,仅仅因为这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这又是一个收获。
总得来说《变迁》确实是我们这代人这个工作层面上的人应该读的一本书。
作者简介:
陈少果,女,省作家协会会员,旬阳县书法协会会员,原任旬阳县经贸局经济运行股股长。
(来源:旬阳政府网 2012年2月21日)
本期编辑:萧筱玥
责任编辑:陈羽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