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每年寒暑假,清华北大便成为无数家长带着还在中小学的孩子们旅游朝圣的殿堂。清华园荷塘边、北大未名湖石舫旁,留下孩子们羡慕而仰望的身影。
回想我还年少时,大学第一次招收工农兵大学生,当我接到预通知,说我将被西安交大电子计算机专业录取时,我兴奋地经受了人生的第一次彻夜难眠。然而,最终因某种不可抗拒的原因而与全日制大学擦肩而过。若干年以后,当我居住在北京交大旁的社区时,常常去交大校园散步,回想起有一年和同事一起来北京交大探望在这里进修学习的同事,北京交大那座座智慧的知识殿堂、处处优美的校园环境、浓厚纯粹的学习氛围、自信满满的莘莘学子,大学校园里一切的一切都令我无限神往。就连同事从学员食堂打来饭菜,感觉都有股深奥莫测的学术味道。
因此,来到澳大利亚,我最向往游览的还不是风景名胜,而是一所久负盛名的大学——邦德大学。
邦德大学于 1987 年建校,作为澳大利亚第一所私立大学,虽年轻却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在短短几十年间迅速崛起,在澳大利亚乃至全球高等教育领域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踏入邦德大学的校园,仿佛踏入了一个现代化与自然美完美融合的世界。校园设计极具现代感,错落有致的教学楼彰显着独特的风格。阳光洒在玻璃幕墙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学校蓬勃的发展态势。教学楼内,先进的多媒体教室、设备齐全的计算机实验室以及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在这里,知识的传递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们可以借助各种先进的教学设施,尽情探索知识的海洋。
校园中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清新的空气弥漫在每一个角落。沿着蜿蜒的小径漫步,耳边传来鸟儿欢快的歌声,仿佛是大自然为这学术圣地演奏的美妙乐章。不经意间,便能看到一片宁静的湖泊,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岸边的绿树和教学楼,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湖边,时常能看到学生们或坐或躺,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或是与同学热烈地讨论着学术问题,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美好的画面。
资料显示,邦德大学拥有一支卓越的师资队伍,这是学校得以蓬勃发展的核心力量。97% 的教师拥有博士学历,他们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成果斐然,更是教育领域的佼佼者。在课堂上,他们以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教学方法,将复杂的知识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无论是在熙熙攘攘的大讲堂,还是在温馨的小班课堂,他们都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需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课后,他们又如同亲切的朋友,与学生们分享生活的点滴,为学生们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
学校的学院设置丰富多样,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商学院以其国际化的教学理念和实践导向的课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商业人才。在这里,学生们不仅能学习到前沿的商业理论,还能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项目和实习机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法学院更是声名远扬,连续九年被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教育部评为全澳法律课程教学质量第一名。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模拟法庭等设施为学生提供了逼真的实践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法律场景中锻炼自己的辩论能力和应变能力。医学和健康科学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的医疗人才,先进的实验室和临床实习机会,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人类及社会科学学院则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让他们深入探索人类社会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
邦德大学的课程设置独具特色,以实用性和创新性著称。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和研究项目。在这里,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更是一个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学生们可以通过 “超越邦德” 项目,参与实习工作、全球志愿者项目、国际竞赛等,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和就业能力。同时,学校每年三学期的集中学习模式,让学生们能够更高效地完成学业,比其他大学的学生更早地踏入社会,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
邦德大学 —— 这所位于黄金海岸的学术殿堂,以其卓越的教学质量、优秀的师资队伍、丰富的学术资源、多元的校园文化和优美的校园环境,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子。据说来自澳大利亚本土和超过 80 个国家的学生和教职员汇聚于邦德大学,形成了一个多元文化的大家庭。在校园里,你可以听到不同语言的交流声,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各种文化节、国际交流活动等丰富多彩,让学生们有机会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展示自己的文化魅力,同时也能从他人身上汲取不同的文化养分。
告别邦德大学校园,我又触景生出一些感慨:因为历史的缘故,虽然此生与大学生活无缘,但依然因为历史的变革,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却能在美丽的校园收获知识与成长,追逐自己的梦想,奔向充满希望的未来。幸哉,幸哉!
作者简介:
李康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1972年从旬阳县神河中学高中毕业,同年12月从旬阳县城关镇入伍,在铁道兵11师53团历任战士、文书、班长等,1976年退伍在安康铁路分局工作。调铁道部后历任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铁道部机关党委宣传部部长、铁道部办公厅副主任、中国铁路投资公司副总经理等职,现退休。
本期编辑:萧筱玥
责任编辑:陈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