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日瞭望网!

今日瞭望网
登黄鹤楼有感:千载风华映楚天 文/肖海娟
author:肖海娟   2025-09-14   click:7016

微信图片_20250914162839_47_14.jpg

 

白露初凝,江风渐起,乙巳蛇年九月路过江城武汉,虽路过武汉多次,却从未登临黄鹤楼。此次得以略有闲暇,一定登临此楼,一偿夙愿。

黄鹤楼,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的蛇山之巅,濒临长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另外两座是岳阳楼和滕王阁)。黄鹤楼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和诗词的重要象征。

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它最初是孙权修筑的军事瞭望楼,后随江夏城发展,逐步演变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历代屡毁屡建,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维修10次;最后一座清楼毁于1884年大火,遗址仅余铜铸楼顶。现今主楼为1981年破土、1985年落成的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加高大雄伟: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外观五层飞檐,攒尖金色琉璃瓦顶。

来到鹤楼脚下,拾级而上,抬头仰望,黄鹤楼巍然耸立,飞檐斗角间透出千年古意。耳边偶尔传来阵阵钟声,竟似穿越千年的回响。几十级石阶过后,来到了主楼门前,映入眼帘的是楼内陈列的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真迹与碑刻,墨香犹存。驻足细观,崔颢、李白、岳飞、陆游等大家手迹历历在目,笔走龙蛇间尽显风流。

微信图片_20250914162840_48_14.jpg

登楼远眺,长江浩荡,汉水如带,龟蛇两山夹江对峙,江面船只如梭,千帆竞发。随着不断登高,视野愈加开阔,心胸也随之舒展。让我想起了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句。

站在黄鹤楼上,凭栏远眺,望着滚滚东去的长江,不禁思绪万千。这壮丽的景色仿佛将人带入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千载风华在眼前浮现。古人登楼赋诗,抒发豪情,而今我亦站在这熟悉而又陌生的楼阁之上,感怀时光荏苒、世事变迁。

而当目光收回,江面上的景象已换了人间。不再是孤帆点点,取而代之的是钢铁巨轮劈波斩浪,汽笛声与远处高铁的呼啸交织,在江天间谱写出新时代的乐章。长江大桥如巨龙卧波,车流如织,将武昌与汉阳紧密相连;天际线上,飞机掠过云层,留下淡淡的航迹,仿佛在蓝天上续写着 “一览众山小” 的壮阔。现代交通的发达,让 “千里江陵一日还” 的想象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曾经需要数月跋涉的路途,如今只需片刻便能抵达。

可即便时代变迁,黄鹤楼依旧屹立如初。它看过古代文人的浅吟低唱,也见证着现代都市的日新月异;它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记忆,也迎接着新时代的朝朝暮暮。江风依旧吹拂着檐角的铜铃,楚天空阔依旧能容纳所有的目光与思绪 —— 只是如今,当我们再登此楼,除了感受到古人 “念天地之悠悠” 的情怀,更能体会到时代发展带来的便捷与壮阔。

黄鹤楼,这屹立千年的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连接古今的纽带。它让我们在欣赏楚天辽阔的同时,也能在古今的碰撞中,感受到岁月的厚重与时代的活力,让每一次登高,都成为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责编:陈羽

投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