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日瞭望网!

今日瞭望网
记忆中的老瓦房 文/杨进编
author:杨进编   2023-06-14   click:1386

我的老家在陕西旬阳的一个小山村里,小时候住的三间正房和一间厨房是土墙盖瓦的老房子,在长年的风吹日晒和烟熏火燎中,显得有些陈旧和破败。

这座百年老房子,承载着我们一家人的记忆和乡愁,也是我不管走到哪里都魂牵梦萦的童年回忆。房子布局为左右是睡房中间是堂屋,从小兄弟二人,读书上学都是在一间好点屋里读书写字,虽然清苦却也快乐。

图片

瓦房冬暖夏凉,庇护着家乡一代又一代勤劳而又朴实的人们。瓦房见证着一个又一个生命的诞生,送别着一个又一个生命的离去。瓦房里有母亲温柔的呼唤也有父亲严厉的训斥还有兄弟为争吃一口饭的哭闹和伙伴们玩耍的欢声笑语。瓦房留下了童年的快乐和少年的迷茫。瓦房里升起的袅袅炊烟,是最抚凡人心的人间烟火气,也是祖祖辈辈,无言的归途。

图片

老家的房子,历经风雨的无情侵蚀,瓦房的墙面斑驳脱落,地面都不平整,如同老者脸上印刻的深深褶皱。门窗吱扭作响。屋顶的瓦裂开大窟窿小眼,每当暴风雨来临,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锅碗瓢盆都得派上用场,放在地上,放在柜子上,放在顶棚上,接着漏下来的雨水。有时没顾上,地面很快被砸的大坑小洼,如同归有光笔下的“尘泥渗漉,雨泽下注。”人们最怕的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图片

住过瓦房的人,大概都被蛇吓到过,蛇要么盘在鸡窝里,要么钻进被窝里,有时大摇大摆地穿梭于地面或者直直地贴在墙上,吓得人毛骨悚然。每当家里有蛇出现,父母则会壮着胆拿出长长的竹竿,把蛇挑出去,听说蛇把竹竿叫舅,外甥见了舅,必须乖乖降伏。有时蛇一出溜钻进了墙缝或床底,父母便拿出硫磺熏上半天,晚上才能安然入睡。石板房里的日子辛酸多,是如今住在高楼大厦里的人们无法体验的。

瓦房也是老鼠安营扎寨的地方,夜深人静的时候,老鼠肆意出没,上窜下跳,成群结队,就如学生跑操一样,步调一致,人们往往从睡梦中被惊醒。家里装粮食的木柜被老鼠啃得大洞小洞,一旦得逞,老鼠吃喝拉撒都在里面,气得主人一顿叫骂。老鼠吃饱喝足之后便开始悄无声息的繁殖工作,抽开抽屉或打开柜子,一窝粉嫩的老鼠儿子已经诞生,主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口粮,为了日子的安宁,不得不养猫除鼠患。

图片

在故乡,盖房子的“选黄道吉日”择定后,就要开始打驳岸,随之挖根脚,砌大脚,万丈高楼从地起,农民特别重视大脚工程,水泥灌浆用不起,就利用坚硬的大石头砌大脚,砌平地面后,砌小脚,农民称其为“子脚”,这样土墙就压着“子脚”向上垒。

图片

门槛的“海底石”一落, “院匠”亲自动手,大线照住、墙板垛正,一挂大鞭放过后,打土墙便从这一刻正式开始了。将两块木板搭在一起,置于将要打成的墙体两侧,构成一个适当宽度的“槽”,填土于槽内,两人手持石夯锤依次夯打-这种建房方式叫“夯土版筑”,明长城都是用这种方法修建的。一般管它叫打土墙或打板子,两人中有一个为技术较好、又善喊唱号子者。他打的窝另一个必须紧跟着原窝打下。拍墙的人要用木拍把墙体拍实,然后用刷子浇上水,再拍。有句俗话叫“快活不过打墙的,糟业不过喝酒的”。两人随着节奏喊着号子:“嗨哟星嗨哟 嗨得曼嗨呀!”悠扬委婉,此起彼伏,快活之极!挖土 ,上土 ,挑土的小工越多越好。.整座房子就是这样用竹篓将土一筐一筐地背上去的,盖房子其实就是工匠活,也是一生中的一件最大的事之一。

图片

记忆中的土瓦房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和乡愁,无论漂泊在外的日子有多久,家乡的瓦房永远是心灵的归宿,是根之所在。如今,随着城市乡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一座座瓦房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气派的小楼房。记得拆除住了大半辈子瓦房时,明明是建新楼的喜事,父亲却只是怔怔的看着沉默着,思索了很久很久······ 多年以后,每当看到那为数不多的几幢瓦房,夹杂在鳞次栉比的楼房里,堆满了孤寂和落寞时,我也理解了父亲,一眼望去,满是忧伤!



投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