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日瞭望网!

今日瞭望网
旬阳的杆酒
作者: 刘兵   2023-06-14   浏览:682

微信图片_20221110153200.png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饮酒的习俗传承至今,上至王公贵族,文人骚客,下至贩夫走卒,平头百姓,无不钟情于此杯中之物,唐朝诗人李白斗酒诗成百篇,自称酒中仙,天子呼来不上船,不使金樽空对月,邀月同醉影三人;结庐在人境的中国隐士在对饮微醉之后与自然的对视中悠然自得,物我两忘,自得解脱,,对于心怀天下,出世却志不达者一杯浊酒就成为浇化胸中块垒的良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借酒浇愁亦不减男儿雄风。

饮酒之风从古至今盛行于世,民间有无酒不成席之说,邀朋喝友饮者有之,隔篱唤饮者有之,实在无人对饮自斟自饮者也大有人在,喜极而饮,悲不自胜时饮,不悲不喜时还饮。人食五谷杂粮,人亦饮五谷酒,中国人不但善于饮酒,酿酒的技术也很早就发明了,相传酒圣杜康就是最早发明的酿酒技艺的人,其制酒的传统工艺流传至今。在我的家乡安康,这个不南不北,兼北容南,五方杂处的特殊地域,酿酒饮酒的民俗显得尤显浓郁突出,五谷可为食,可为酒,酒因原料命名有红薯酒(安康人称红苕酒)、拐枣酒、玉米酒,高粱酒,其中杆杆酒儿(甜杆酒)以其绵软,香甜,醇厚的品性与安康人淳朴善良,谦虚隐忍的品格相容而大受人们喜爱。

陕南地区四季分明、气候温润的特征很适合甜杆儿的生长,甜杆的茎、根部和甘蔗、玉米外形相似,穗和高粱相似。食用方法和甘蔗类同多用于酿酒,川道少种植,多长于山地,初次相识我这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农村娃竟然当作了高粱作物引得同事捧腹大笑,幸亏它也有“糖高粱”的学名别称,因此也不算太丢人,晚秋时节待到瓜熟蒂落,所有的农作物收割殆尽的时节,漫山遍野的甜杆成群结队像一群身姿婀娜的姑娘们守望者山乡田野,向人们最后述说着秋天的丰收和辉煌,那头顶火红的穗儿就像待嫁闺房的姑娘见到了生人羞红的脸蛋,这个时节成熟的姑娘们就急切地等待着人们的收割,田间地头“最喜小儿无赖”,小朋友们早已按耐不住趁大人不注意夺过一株吃甘蔗一般贪婪而熟练地用小嘴去皮吸汁,大人们看了常常可惜地说声“糟蹋了,一节杆就是一盅酒呦”惜酒如命的程度可见一般。

收回的甜杆剥掉风干后的叶子,用刀剁成两三寸的节撒上酒曲搅拌密封后捂实发酵,待到闻到酒香的火候,就可以上锅烤制了,所谓“烤酒”用得是的两种传统制酒方式之一——蒸馏,农村人酿酒时会像杀年猪时喝五邀六被相邀来主家帮忙,说是帮忙其实是主家邀请亲戚好友参加酿酒后的“品酒大会”,品尝完毕大家多发表溢美之词,主人家于是乐不可支,酒不醉人人自醉,烤酒多在年尾时节,现场的空气中浓郁的酒气氤氲出年的味道,那出酒的溜口汩汩而出热气腾腾的佳酿流淌了数千年源源不断,历久弥香。

流淌出来的香醇佳酿按其先后顺序有“酒头”“酒尾”之分,所谓酒头度数高,香味醇正即所谓的好酒,多用来接待客人,酒尾略劣多自斟自饮,识得酒性者入口品尝即能读出酒精度数,用测酒器核实误差在一两度之内,农家酿酒多自给自足不舍得出售,“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酒和其他食物的丰富程度也是生活富足的一个指标。

“葡萄美酒夜光杯”“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诗句告诉我们老祖先的生活情调一点也不比今人低,喝什么酒用什么杯,这即是保护酒性也是对一种生活情趣的追求,装杆酒铜壶属于上等酒器,步入寻常百姓家一把精致的手工铜壶常常让你爱不释手,尖细弯曲的壶嘴犹如白鹭的长喙,浑圆的壶身,贴花的铜盖,匀称的壶把组合起来真是一件绝妙的艺术品,温酒的方式也很有特色,主人家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将铜壶架在客人脚下火红的木炭上不过几分钟酒气四溢,满室盈香妙不可言,安康人好酒而不贪杯尤其在农家主人能很好把持尺度,根据来客的酒量采取插科打诨的劝酒方式让客人喝好而不伤身,主客在推杯换盏之间交流情感,互诉衷肠,面红耳热之时感情逐渐升温。



投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