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日瞭望网!

今日瞭望网
寻访肖家院子 文/肖海娟
author:肖海娟   2023-07-08   click:5073

    很早以前,听朋友介绍过有关张坪乡境内肖家院子的故事,于是,早就有心思去寻访肖家院子,去揭开有关民间传说它的神秘面纱。

    寒冬的时节,我们驱车沿102省道由旬阳往甘溪方向去,行走10余里路,就到了冷水河口,再乘船过河,往张坪方向去,冷水河口在张坪境内,距县城有40多里路。

     由冷水河往里行驶,在通村水泥路的左侧一个开阔的地带,由于地势的原因仍有个土梁存在,在土梁的正前方有一院大房。便是传说中的“肖家院子”。 老宅子经不起岁月的冲蚀,虽然没有了往日的繁华与热闹,但眼前的一切仿佛把我带到了几百年前的历史之中。

    肖家院子民居是张坪乡境内现存的清代民居之一,保存相对完好,建筑风格古朴,从这座大宅院的砖雕、石雕、木刻等中国古建的传统元素中,透出一股浓郁的陕南风情,它大气、厚重、豁达,它无声地见证了一段段大宅故事,一出出或悲或喜的人生大戏……

    村子很安静。村口一颗巨大的药树绿荫如盖,通往村里的路在两旁树的引领下有了些蜿蜒的味道。冬天的树木,有着它独特的魅力,有一种凝重、沉静、古朴的味儿。它们扎根在深层的土里,任凭风吹霜打雪压,株株树木都像雕塑过的伟岸、强壮、柔美、可爱、质朴。张坪乡冬天的树木少了叶的喧哗、花的喧闹和果的重负,脱尽繁华,返璞归真。

    村人指路说:“那棵皂角树斜对着的就是肖家大院,你往前直走就是。”顺着手指的方向,真的可以看到一座坐东向西的院子,屋顶上飞檐挑角、高高的门楼和屋脊两端昂扬的脊兽。肖家大院的地基较高,从门前台阶向上走,就能看见这家的门牌:张坪县   村     70号。敲门,带我们进院子的阿姨就是这座院子现在的主人。说明来意后,她的热情打消了我们冒昧造访的忐忑。

    大门打开的瞬间,带动一股清凉干爽的风过耳,真是一座幽静的院子。一进院门,便看到这家供奉的土地神龛,神龛很讲究,飞檐、斗拱、雕花一样不少。神龛下面的地上,蹲着一只石狮子,没有平时我们见到的狮子威严,倒有几分狮子狗的调皮。

     随着主人从院子的走廊往院子深处走。和我们以前采访的民居一样,门房、厢房,一一从眼前掠过。这座院子的山墙外层包着砖,上面刻着很多图案。屋檐有三角形莲花纹滴水,屋檐下还有麻叶头装饰。

    我们在前院正房(厅房)落座。穿堂风吹得很惬意,我们便开始仔细“观察”起来:漆黑的木梁,笔直而圆润,梁上清晰可见雕刻的八卦太极图,以及色彩如新的雀替,梁上叉手、驼峰俱存,抱头梁下有穿插枋,镂空雕花。

     “你们看这过厅上面的椽,大小都很整齐,这是有规矩的,传说是用环套的。”阿姨介绍说,听家里老辈人说,盖这院子的时候,用的木料非常讲究,用一个环从椽上挨个套过去,不大不小的木料才被选中。

    过厅有扇巨大的木板屏风,屏风上隐约可见一幅工农兵宣传画。屏风前放着一个方桌,桌子上方两侧贴着类似吉祥平安的对联。没有我们印象中小巧、精致的雕花,这组屏风很高大,顶端有十个用来悬挂牌匾的凸出的木雕。屏风很像一道结实的门,门这一面,是庄严大气的厅房,门后面是一进院子。”这屏风上的画,是文革时候画上去的,原先画的什么,我们都没人知道了。屏风前面,原先是一个大条案。条案的用途家里分得很严,一般喜事都在这边院子里过,白事都在另外一个院子过。主人见我们看得仔细,便从这扇屏风开始讲这座院子。

   “我们家人现在都不在这院子住,只有我丈夫    外出打工经常从城里的家回老院住一段时间,也有人把我们的院子叫肖家大院民居。家里现在除了房子和院里的树,过去的摆设和家具早都没影了。”听阿姨讲着,坐在过厅看前院,院旁边的花草由一棵高约3、4米、树冠呈圆形、树枝像柳树一样垂下来的树引领着。树下有石桌、石鼓,桌子上有主人的茶具,与院子的树影相映成趣。

    跨越两步门槛后,进入我视线的是有2-3米的门楼,恰似今天人们的接待厅,门楼放有凳子可供人们休息之用,那时人们还可堆放其他物品,如果遇到下雨,人们可以在此穿上雨衣、雨鞋,过路人还可以在此避雨。从门楼直径走到上堂屋,整个院落古色古香,土砖结构,在往进去,门楼上雕刻有鸟、虫和花卉,分上院、下院、田井院。犹如“四合院”造型,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靠左边的半边房子已被三层楼房取代了。

    传说肖家祖籍是湖北麻城人,在明末清初时期,因为当时官方移民,移居到此。因为肖家擅长造纸,开过纸厂,加之冷水河与旬河只有十里之摇,运输方便。大量的火纸运往汉口销售。同时将其他陕南特产运往汉口,进行贸易往来,先祖因此也发达了。据说,在祖祖太手上盖了此房。徽派建筑,并结合了陕南民居的特点。仔细观察天井院子有下水道,雨天能排水。并且,土坯合成的墙具有防火的功能,诚然是一所有环保意识的“防火墙”,我们深深地为那个时代的建筑师们的大手笔而惊叹!

    此次寻访肖家院子还有一个发现,经过肖家后人的引导,我们来到他们的卧室,据女主人说,前些年盖房没舍得拆掉老祖宗留下的那些“砖”。于是,我趴在地上使劲观察那些砖头,每块有20-30厘米,整齐有序的组成,砖头上雕刻的有象征富贵的图案,这在当时只有有钱人家才铺的起这种砖。相比之下,虽没有现代地面砖那么华丽,但是那些砖头价值连城,它鉴证了几百年的历史;它经历了曾经发生过的悲欢离合------

    那个年代,肖家在当地算是大户人家;肖家老爷共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子。生活上的富裕,引起地方上的官民有羡慕的也有嫉妒的。据说,肖家老大喜欢上了当地一个农户的女儿---翠兰,她不仅人长的标致,而且刺绣相当出名,但是由于她家里太穷了,不是门当户对,两家大人极其反对。肖家老大性子刚烈,又酷爱打猎,每次打猎归来总是给翠兰带些野味,翠兰经常给老大做鞋、鞋垫。两人情投意合,避开家人偷偷来往也有三年之久。这年,翠兰满20岁了。她父亲将她许配给一个拉车的车夫,眼看就要下聘礼了。翠兰约老大出来商议该怎么办,依老大的性子,商量来商量去结果是索性“私奔”。在那个桃花盛开的时节,老大带着翠兰远走他乡。肖家老爷曾经托人到处寻找老大的下落,可是直至肖家老爷过世,也没有老大的音讯。

    肖家老大走了,老二代替了老大,在他爹的影响下,继续做起了生意,而且生意越做越红火,曾经一度在大院办过商贸客栈,收集南阳山的锦鸡、野鸡,药材、核桃、栗子-----等野生物;南来北往的商人总喜欢在这里停留,进行商品贸易交换,更多的时候把这个宅子作为了“驿站”。

    在民国时期,当地曾经闹灾荒,逃荒的人来到了冷水河,而冷水河的人也有逃荒出去的。肖家为了救济这些逃荒的人们,在天井院子设置大锅大灶,供应方圆几百里的人们吃喝,每天是玉米粥、白面馍和荞麦面馍。将近20多天的救济,缓解了当时的灾情,挽救了无数男女老少的性命。灾荒过后,当地政府和人们敲锣打鼓来为肖家送匾额。当地一直流传肖家大院造福于民世的美谈。


投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