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日瞭望网!

今日瞭望网
算命 文/任登庚
作者:任登庚   2023-07-26   浏览:5716

算命是真是假?若说是真,可世人都说那是迷信;若说是假,那我见到裴瞎子算命的事又作何解释?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大集体时候,我们队上养有四圈牛(当时牛是集体的,由四户喂养,有的三条,有的五条,多少不等。这一户养的牛叫一圈)。饲养员天晴下雨都要放牛,相比别人来说活比较轻,但工分还比较高。我们队上的茂林从部队当兵回家以后,队长看他多年没做过农活,为了照顾,就叫他放了一圈牛。

那天中午歇晌,哦,我说歇晌这话是当地方言,可能有些人不懂。歇晌就是天气热的时候,农村人为了避暑,中午时间休息的长一些。平常在地里干活的时间也休息,不过那时间短,叫“歇伙”。喏,扯远了——当时一些人吃过饭、睡过觉以后都集中在院子西头的大树荫下,一些年轻人在打扑克,年龄大一点的在闲谝。这时,只见隔乡的那个算命的裴瞎子捣着拐棍慢慢地过来了。

裴瞎子是我们这一方远近闻名的算命先生,都说他算的很准,有的简直把他捧的如同神明一般。他虽然眼睛不好使,却像有什么特异功能一样,走山路从来没有栽过跤,一个人柱着拐棍来往各家,背着一个竹筒不时地敲着以引起别人的注意。他在我们这边有很多亲戚,今天到我们大院子来也算常客了。

既然是常客,熟人必然很多,大家都和他打招呼。瞎子听到有人喊他,当时也就坐在树阴底和大家谈家常。

茂林当时也在场,这小伙子由于在部队受过教育,他对瞎子算命这一套并不相信。在闲谈中,他给瞎子报了一个上年死过的婴儿生辰八字请他算,看这娃子今生的命运如何?

瞎子算了一会儿,摇了摇头,又在手指上掐算了老半天,然后才说:“怪呀!你是不是时辰八字报错了?按你报的来算,这人已经不在了呀!”

茂林露出了佩服之色,假装着想了一会儿,连忙给瞎子说好话,承认自己报错了。但他还不发心(发心:就是放心、死心和相信的意思),接着又报了一个小牛儿的生辰八字请裴瞎子再给算一下。

瞎子又是默算了一会儿,然后问道:“你是谁?”

旁边和瞎子比较熟的一个老年人回答:“他叫茂林,是从部队上才回来的。”

裴瞎子大怒,当时把竹筒在拐棍上碰得“梆梆……”直响,斥责道:“茂林呀茂林,常言说‘信神神在,不信神不怪’。即使我瞎子到处混饭吃也没坏你的事!你认为自己当过兵不信算命,今天是来试探我的吧?你小伙子报的生辰八字立不起四柱,这是一个畜生出生的时辰呀!我们算命的也有讲究,算了死人和畜生的命要背时,今天这事我和你放不下,你要给我放炮搭红冲掉晦气!”

这一下闹大了!搭红这是农村人的讲究,要给瞎子的头上搭一丈二尺红布,还要放鞭炮让大家都知道,茂林一个壮小伙子咋能丢得起这个人呀?但是,不那样做又说不过去,毕竟是自己捉弄人家在先,这,理亏呀!再说,瞎子也没有犯着你,人家是站足理的,他这边的亲戚如果都找着来到茂林家里闹,那又咋交代呢?

瞎子本不是个善茬,年轻时就是一个跑江湖的,后来眼睛瞎了才学算命。那天对茂林一直纠缠不休,唠唠叨叨地说个没完。他的几个亲戚在一旁帮腔,嚷着说茂林无故欺负残疾人,这事要给他搁不下。茂林知道自己做了错事,红着脸傻站在那里不言语。最后,还是院子的一个年老人出面,一句一个“先生”的给赔话,最后见瞎子话比较婉转了,这才叫茂林给了两块钱(那时的红布每尺是一角七分钱),请裴瞎子自己买红布才算勉强息事……

这件事过去了几十年,我一直想不通:都说算命是假的,但那次瞎子是怎样知道茂林叫他算的是死人和畜生呢?

    后来我向懂这方面知识的表弟英声请教,他说算命不是迷信,只是很多人把“迷信”这个词当成了万能的垃圾筐,对现时解释不清的东西没法解释了统统都装到“迷信”这个筐子里面去。他又举例:譬如说医院很多病人得了绝症,其实杂病很多,有些并不是癌症,但医生们一时又辨别不清,只好把它都说成是癌症。他还说:很早以前,农村人不认识天象,都说“种在人,收在天。”那时如果有谁说出预期的天气情况,都会说是神,也就是迷信。现在普遍认识了,都说是科学。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出生的时间地点和地球的大气运转是相配的,啥时生,啥时死,一辈子怎样运转也是有规律的。人在这个规律中活动就是就是我们说的命运,只是现在把这个规律没有闹清……

对于他这样的解释,我还是似懂非懂。因为他说的这些大道理好像也是一个“筐”,到底还是解释不清茂林那次请裴瞎子算命的事。

我们现在讲的唯物主义最基本的一条就是不能否认客观存在,如果硬行的把算命装进迷信这个“筐子”里去,那也不能完全说服人,起码我是这样认为的。我相信,算命和科学之间的关系迟早会有人把它说清的,但愿那一天早日到来……


作者介绍:


1-2306301A35YJ.jpg

任登庚,男,汉族,大专文化程度,共产党员,出生于1960年11月,家住旬阳市白柳镇佛洞村。安康市作家协会会员,旬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旬阳市人文学会会员,旬阳市老促学会会员,在四级调研员岗位上退休。
   1978年高中毕业后,历任代理教师、大队会计、信用社信贷员。1984年任副乡长,从此在乡镇历任乡长、党委书记、人大主席,期间参加党校在职函授学习两年,离职在党校学习一年,在职参加《清明》《希望》小说函授学习两年。回县级单位工作后,历任正科级纪检组长、副局长、四级调研员。平时爱好文学,公开出版三部书,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变迁》。


投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