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 年仲秋的一天下午,天气阴沉沉地不见阳光。旬阳县赵湾镇李某,肩挑一块新鲜猪肉急匆匆地沿着一面山坡往家赶。
他没有注意到一只饥饿的岩鹰在他头顶已盘旋了许久,瞅准机会,凌空而下,一爪将那块带着棍子和挎包的鲜肉全部抓走。等李某回过神来,那鹰早已飞过对面山崖,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急得李某跺脚捶胸,寻死觅活;幸有过路的村民拼命拉住,齐声劝说:“掉了一块肉,少吃一吨,有什么打紧,何必自寻短见”?
“唉呀,你们不知道呀,一块肉事小,与那块肉拴在一起的挎包里还有我为女儿治病的救命钱呐”!
原来,李某今年五十余岁,膝下只有一女,生得如花似玉,百般灵巧,从小便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虽说家居后山,经济来源极为艰难,仍然竭尽全力支持女儿上完高中;一心要让心高气傲的女儿跳出农门,考上大学。无奈连连考了数届均是榜上无名,回家种地一是不下了苦,二是面子上不好看;再说父母也舍不得让她窝在农村,只得出西安,下广州四处打工,数年下来没有挣下多少钱。总是因从小娇气惯了的,很难在这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立足;再加上在婚姻问题上高不成,低不就,一晃就滑入大龄之列,难免被人们说三道四;长此以往,内心的苦闷无从排解,终于郁结成病;整天饮食无序,胡言乱语,甚至剪了头发要出家当尼姑。
父母心急如焚,只得求亲告友四处求医,前后花去一万余元尚不见效;最后县上来了一位专治精神病的名医,愿免费给予诊疗,保证三个疗程即可治好。诊疗费虽免,但来往花销和药费最少也需上千元。家徒四壁,李老汉一筹莫展,只得将槽上的一头过年猪请人抬到街上卖了五百余元,又从信用社贷款伍百,准备凑到一起去给女儿看病;想到老伴辛苦一年才喂了一头猪,半年不见荤腥,就割了一块肉用一支短木棍挑在肩上,生怕所带钱丢失,就装在挎包里与那块肉绑在一块,不料却被老鹰一爪子抓去,这可叫他怎么活哇!
再说邻村有一王姓青年,家中只有老母,前后三次考上大学,都是无法凑齐昂贵的学费而望学兴叹。小伙子是一个有志气的青年人,上学无望就出外打工,挣了一点钱就回到家中发展烤烟,栽种黄姜。
这天他欲在一陡崖下砍柴给黄姜搭架,偶尔发现一只羽毛未丰的幼鹰因饥饿而爬出洞穴掉下崖来。在这文化闭塞的大山中,老鹰一直是青年人走出大山闯荡社会崇拜的偶像,所以就小心翼翼地用草帽把这只雏鹰捧起来,攀上陡崖送回窝里。只见这个老鹰洞里到处都是杂骨乱毛,其中还有一个绑在木棍上的黄挎包,翻开一看,里边竟有一沓百元大票子,还有一个户口薄和信用社贷款凭单;小伙94子深感奇怪,这么紧要的东西怎么会在鹰巢里呢?回家后尚未作出决定,一些爱凑热闹的乡邻们就赶了过来,有的说:“好心有好报,小伙子运气好”!有的要求撮一顿。可老母却说:“听说还有户口本,还有贷款,也不知人家丢了东西急成什么样子”!
小伙子自然是哑巴吃饺子——心中有数。草草扒拉了几口饭,就决定按户口上的地址送上门去。好在是邻村,翻过两座山梁,不过三个钟头就赶到李某所在的村子。村里人听说是找李某的,连忙摆手说:“小伙子,你怕是来说亲的,这几天可不是找他的日子,几天前给女子治病的钱叫老鹰给抓去了,现在全家病倒一屋,正愁得不可开交呢”!王某一听,暗想这趟路跑得值!小伙子忙请村上人指点,直奔李家而来,进门一看,果然屋里围了不少人,有来劝解的,有送钱送物的,都在为李家的事共商对策。现在听说是来送钱的,齐声称赞,说:“算是老天有眼,这下救了一家人”!
李老汉一听有人送来了失而复得的救命钱,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病也好了,冲着小伙子就要嗑头,并当场抽出200元硬塞给小伙子以示谢意!小伙子连忙扶起老人说:“都是本乡本土的,有啥谢的”。说着就要起身告辞,只见李某的老伴从内屋搀出一位如花似玉的女
儿来说:“女子,这就是给你送来救命钱的王家哥哥,还不去谢谢人家”!
俩人四目相对,似曾相识,原来他们还是同一学校高中毕业的校友,不过小伙子早一年而已;谈起毕业后的经历,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当下家人忙热酒炒菜款待小伙子,饭后听说小伙子第二天要去县城拉化肥,正好搭上李家父女一起去看医生。
说来也怪,或许是精神作用,到县城后那位精神病名医对李姑娘做了全面检查,竟发现患者一切恢复如常,所有的精神抑郁症全部消失,这倒让这位名医大感奇怪,没买什么药就让他们趁化肥车当天返回。一来二去,李姑娘和王姓青年就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再加上双方大人全力促成,竟因老鹰而缔结了一段美好的姻缘。
(此文载于《安康日报》2003年8月14日第二版)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