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日瞭望网!

今日瞭望网
红色旬阳,革命老区(组图) 文/华军
作者:华军   2023-08-24   浏览:2928

华军2.jpg

华军03.jpg

走进陕南鄂豫陕,川陕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的红色革命摇篮旬阳,给人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就重温了一次革命历史的洗礼,踏上当年中国工农红军走过的地方,陕南旬阳红色革命遗址,这里曾经是中国共产党人,无数革命先驱和爱国主义仁人志士,在这一片红色革命土地上,留下了光辉红色革命的足迹,中国工农红军这一支革命的队伍,当年在陕南旬阳革命老区,一边打仗,一边打土豪分田地,一边同旬阳苏区人民群众一块同劳动,同生产,同战斗,创建了324个苏维埃人民政府,红色革命政权和基层党组织。

最享有盛名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三军,1932122日由共和国元帅贺龙同志等,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三军长征,途径旬阳市铜钱关镇铜钱村红军集会的革命遗址,19353月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由共和国大将徐海东同志等,率领这一支红军队伍,他们从鄂豫皖苏区战略转移陕南途径旬阳市桐木镇桐木村红军集会的革命遗址。

19483月,解放战争时期由共和国元帅刘伯承同志等,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中原军区)从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挺进陕西省旬阳市革命老区蜀河古镇,由第二野战军第十九军军长刘金轩同志等,率领的第十九军第十二旅三十四团,三十五团,从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分兵两路,西进旬阳境内,并在此建立了上关县人民民主政府,革命遗址位于旬阳市蜀河古镇(三义庙)现蜀河中学所在地。当时中共上关县委委派中共上关县游击队队长陈德铨同志,武工队地下党组织成员之一关子烛同志,在蜀河古镇开展游击战工作,并在此创建了蜀河区人民民主政府。

19351018日清晨,我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红七十四师长共和国中将陈先瑞同志等,率领的陕南特委223团手枪连,连指导员高中宽,尚班长等十四人,从湖北省郧西县庙川乡,阻击郧西县地方伪乡团,艾广清头目的伪军,红军主力部队被敌人围追堵截打散了,我红军指战员与敌人周旋,翻山越岭进入陕西边区境内的潘家乡九龙山下,与这一帮负隅顽抗的敌人,展开了极其残酷的游击战役。

手枪连连指导员高中宽,尚班长,副班长樊帮成等,其他战士为了掩护其他战友们转移,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我英勇顽强的红军指战员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他们英勇牺牲在潘家乡九龙山下,为了掩护了红军主力部队,顺利通过敌人封锁线,为红军主力部队战略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胜利完成了掩护任务。指导员高中宽,尚班长壮在这一次战役中,烈牺牲在九龙山下佛爷庙后山,(小地名)代家垭。

二位烈士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他们人生壮丽赞歌。当地人民群众把红军视为自己的亲人,秘密为牺牲的红军修建了坟墓,并立了一块纪念碑红军老祖墓,以示后人纪念。由此,红军英勇顽强,不畏牺牲的故事传遍了丰积乡的十里八村,家喻户晓。地方党政府为了纪念牺牲在这里的红军,申请上一级政府组织,并将原来的丰积乡改为(红军镇),此镇地名是全国唯一以红军命名的红军镇

见证了红军英勇牺牲精神,红军当年在这里打土豪分田地领导人民群众闹翻身,舍生忘死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旬阳老区人民永远铭记着唯有红军征战地,丰碑不朽千秋铭。红军精神放光辉,秦巴山区埋忠魂的英雄事迹,传遍了红色旬阳,山山水水。

坚定共产党信仰,高举毛泽东思想

上关县人民民主政府的建立,扩大了革命老区地方武装力量,上关县后来,由于地方编制工作需要改为(旬阳县)管辖七个地区:蜀河,双河,(湖北省)关防,上津,夹河,(商洛地区)漫川,宽坪,各个地方先后成立了(人民民主政府)农民农会,商会,工会,妇女联合会,武工队武装组织,土地改革委员会,少年青年团组织,军民联合工作组等组织。

革命老区胜利曙光到来,见证了陕南游击队,巴山游击队,在革命战争年代,英勇不屈的老区精神,与敌人英勇斗争的精神。老区人民既是人民的武装,也是人民军队的有生力量,无论是鄂豫陕根据地的人民,还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人民,他们在鄂豫陕边区,川陕苏区,广泛在敌后根据地,开展着各种各样的革命武装斗争。

在鄂豫陕根据地,苏维埃人民政府大礼堂,或者是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机关所在地,川陕苏维埃人民民主政府会议室,墙体两边柱头上悬挂着醒目标语左右横副上写着: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事业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广为流传着这样一首红军革命歌谣,(1)(铁树总会把花开):反动派,你莫歪,红军迟早要回来。红军走时留有话,三到五年就回来。过了三年等五年,五年过后从头来。等到十个三五年,铁树总会把花开。生动的红军歌谣,唱出了川陕苏区人民永远跟着共产党,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斗争意志。

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所面临的中国革命历史使命,不仅在中国革命实践上,领导亿万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剥削阶级的统治,他用中国人民的集体主义思想智慧,(2)把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国情具体相结合联系在一起,同中国人民一道,共同建立了一个伟大的,正确的,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和一个繁荣,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并且为向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充要条件。

伟人毛泽东同志是在中国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一代伟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肯定了他的伟大功绩,他也是一个伟人。正确全面看待历史人物,不能断章取义,不能片面看问题。要从中国当时国情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评价伟人毛泽东同志,他创造性灵活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无产阶级文化,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为人民服务思想,后一个任务是实现前一个任务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川陕革命斗争史是党史军史重要组成部分。

川陕革命斗争史重点和时代政治背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共和国元帅徐向前等同志正确的领导下,坚定共产党信仰,解决执行正确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和路线,红四方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革命胜利。胜利夺取了仪陇县,南部县,营山县,渠县,宣汉县,万源市,达州市等地,国民党顽固派刘湘四川军阀的围追堵截,他们长期盘据在川陕革命根据地,为了进一步打击四川军阀的嚣张气焰,中国工农红军在川陕根据地,巩固和发展了红军队伍。

在革命关键时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共和国元帅徐向前同志正确领导下,及时纠正张国焘分裂红军错误思想和军事路线。挽救了革命胜利成果,不断壮大了红军队伍,增强了党的领导地位和革命斗争经验。使蒋介石反动派和刘湘四川军阀气急败坏,大为震惊,国民党反动派和四川军阀,再一次积极策划对川陕革命根据地进行新的围剿,企图在三个月之内消灭肃清川陕红军

1949年春,蒋介石不得不派两个正规军,对我川陕革命根据地,地下党组织和地方武装川东游击队进行大规模围剿清剿活动。我川陕红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游击武装,团结一心,奋力反抗,彻底粉碎了敌人的清剿阴谋,迎来了川陕革命根据地部分地区的和平解放。

经历了十四艰苦卓越斗争,取得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略转移长征的胜利,川陕老区人民终于盼望来了,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再一次进入川陕红色革命根据地,踏着红军红色足迹,解放了国民党反动派多年苦心经营富饶的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盆地和素有鱼米之乡美称的陕南秦巴富饶之地,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统治。从此川陕革命老区迎着革命胜利曙光,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新时代。

现在川陕老区人民,正在追赶时代潮流,千万老区人民,迎着朝阳,满怀信心,充满活力,昂首阔步,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砥砺前行,踔厉奋进,守正出新,奋发有为,迈步在新征程上。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弘扬老区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践行着: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伟大构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

回想起伟人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后,他兴致勃勃于1965年夏,去了他当年生活,战斗过的地方,(3)革命老区,红色江西,革命圣地井冈山,游览视察工作。毛主席视察工作时,先后去了黄洋界,次坪,井冈山等地方。他深入基层,走访群众,了解井冈山老区人民水利建设和人民生活情况,看望了革命老红军,烈士家属,机关,干部,老区人民群众。

1965529日视察完工作后,他在下山时,看到了祖国风光,诗兴大发,写下他人生最高境界的旷世之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朗朗上口阅读,伟人毛主席诗词,激励人心,寄寓着全国老区人民,不畏艰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革命干劲和乡村振兴思想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路上,不负青春,不负年华,旧貌变新颜,谈笑凯歌还。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谱写:红色旬阳,革命老区新篇章。

主要文献参考

1),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军史一书

2),毛泽东与佛教文化一书,中国书籍出版社,作者,王兴国

3),毛泽东诗词选刊一书,中国铁路总公司,第九十七页。毛主席19655月视察江西省井冈山革命老区工作完后,下井冈山有感而发创作了这一首著名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作者简介:

华军,男,汉族,旬阳人,中共党员,高中文化程度,原工作于旬阳邮政局,业余爱好,写作。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员,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陕西省邮政文化艺术联合会会员,陕西省旬阳太极城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其数篇,文学作品发表在中,省,市,县新闻媒体,报刊杂志上。系中国革命老区促进会会员中国红色网站通讯员中国民俗文化研究员


投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