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日瞭望网!

今日瞭望网
万寿山 文/向维录
author:向维录   2023-08-28   click:3263

人们都知道在北京的颐和园里有座小山,名曰万寿山,那是当年乾隆皇帝为母亲祝寿而命名。却不知在大美旬阳也有一座万寿山。

旬阳的万寿山位于城关镇龙头村的申家坪。这里山清水秀,风景迷人,因漫山遍野栽植万寿果而得名。

万寿果,俗称拐枣,因其果实中富含延年益寿的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C和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深受人们喜爱。申家坪人种植拐枣的历史较为悠久,听老人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栽植有拐枣树,霜降过后,果实成熟,人们就用拐枣酿酒,一来招待客人,二来自己享用。

万寿山山美。这里土地肥㓇,气候湿润,很适合农作物生长,特别适宜种植一些五谷杂粮,如绿豆、芝麻、黄豆、荞麦等,不仅产量高,而且颗粒饱满。近年来,在村干部的引领下,村民规模化栽种红薯,制成红薯粉条,拿到市场上出售,在县城的菜市场里如果摆放有万寿山的红薯手工粉条,那一定是抢手货。

万寿山的人勤劳。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多农村缺吃少穿,少数人就外出乞讨,可申家坪人还免强过得去,没有那户人家因断粮而外出讨饭,这其中的奥妙就是人们勤劳。八十年代初,土地承包到户,更加激发了农民的种地热情,家家仓满囤圆。九十年代末,政府号召栽植烤烟,申家坪人第一个响应,每户都种植七、八亩以上,一年下来,基本都成了万元户,有钱了,有的拆除土木结构房屋,建设砖混结构楼房,有的添置高档家俱家电,还有的干脆在县城给娃们买了商品房。

万寿山的人和善。组内八十余户三百余人,很少有人闹矛盾纠纷,就是有些小的不愉快的事,村里的"能人"也很快出面解决了。申家坪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谁家老了人,不管你在外打工走得多远,都要赶回村里帮忙,直到事过结束。另外,申家坪人很重视子女的教育培养,不仅让其获得文化知识,更是引导其学会做人、做事,几十年来未出现一个违法犯罪的村民。

时下,万寿山正融入大发展的潮流中。几年前,部分农户将土地流转给会经营、懂管理的旬阳市金茂生态现代农业园,在王茂均经理的精心经营下,一个集吃、住、游、购为一体的新型农村正在形成。如果你到万寿山,一定能吃到正宗的红薯粉条,喝上万寿山的拐枣酒,更能享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青山绿水。

作者简介:

微信图片_20230824202358.jpg

向维录,陕西旬阳人,中共党员,高级教师。1983年7月安康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先后担任语文教研员、初中教导主任、九年制学校校长、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工作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先后被表彰为安康市优秀教师、旬阳县劳动模范、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投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