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关口镇的“关口”这个名字,其得名于上古时代的大禹治水,出名于周赧王之时的群雄争霸,扬名于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关口镇政府所在地位于旬阳县城东42公里,316国道1795.6公里处。从关口镇镇政府向东行四五百米,就是关子沟小河与汉江的汇合处,这里曾是汉江水运时代有名的“关口”。
关口集镇小河东岸是高峻万仞的南山,西面是旖旎千里的风洞岩。风洞岩从秦岭一路逶迤而来,至关口镇政府处先是陡然高高耸起,然后又陡然低垂而下,形成一个豁口,称“垭子口”,而后又陡然隆起,形成一个险峻的山寨,再慢慢沉下去,一头扎进关子沟小河和汉水之间,其形恰似一匍匐巨龙;东面的南山,又称“大嘴子”,亦从秦岭一路雄健而至,到了关子沟小河与汉水交汇处陡然高高抬起,其貌犹如一尊站立的巨龙。相传,关子沟小河东西的两道山脉,原是两条龙。东龙是雄龙,他高昂着头,顾盼着西龙;西龙是雌龙,她低沉着头,仰望着东龙,似恋恋之情,如长相厮守。
东西两龙来自哪里?为何在此相守?
相传夸娥氏的两个儿子力大无比,能背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二郎神杨戬很不服气,于是他和夸娥氏俩兄弟斗起法来,比赛担山赶太阳。途中玉帝命他前往花果山帮助天兵天将去围捉孙悟空。于是,他将肩上担得的两座山,一座放在张家界,一座放在旬阳关口,形成了张家界天门山和关口天门山。他让两条小蛇看守着放在关口的这座山。二郎神杨戬回天宫后,将两条小蛇看山一事忘了,一年年过去了,两条小蛇由稚童两小无猜到韶华两相倾慕。然周初之时,这东西两龙,还相距较远。后来两龙似一年比一年向一起靠近,大有相亲相爱之意。不觉几百年过去,时间已到东周末年,群雄并起,天下大乱,王室颓败,周天子气数将尽,新的时代将要诞生。
周王命法师仰观天象,以《易》卜筮。法师见帝都洛阳西南,天上有颗星愈来愈明,分野下是秦巴楚地,地光亦是灿灿然,光华熠熠。法师臆度可能有真龙天子在此潜滋暗长。周王即命探子打探,只见关口东西两脉青春勃发,神采异常,东龙高昂着头,西龙低垂着头,相互顾盼着,含情脉脉,确实在不断亲近。
法师臆定,两龙一旦媾合就会孕育出新的真龙天子。周王闻报大惊失色。
周赧王一听帝位不保,荣华将尽,不但大惊失色,而且坐卧不宁。岂能将江山拱手让于他人?怎么办?法师禀告他,必须把这尚未孕出的龙子,扼杀在蒙昧之中,且必须赧王他亲自去断了龙脉,才能阻止此事的发生。
情况紧急,刻不容缓,赧王圈定了几个自己的亲信,领一路精锐,从洛阳到汉口,从汉口沿汉水向关口奔袭而来。
此刻两龙之首已近在咫尺,两龙之尾已在八卦山一带将要贴在一起。赧王让人把他抬到法师为他选定的东龙七寸穴位之处,他虽无缚鸡之力,但他让力士把着手,挥动巨斧砍断了东龙的七寸,并用白公鸡血、黑狗血、黑驴血和污水污之,使之伤口永不得愈合。为了斩草除根,法师又建议他到八卦山拦腰斩断雄龙的后窍命门,就这样雄龙被断为三节。雄龙被斩,雌龙用寡,焉得龙子?
现在站在垭子口,向东北望去,那山脊梁上有一道似刀砍斧齐般的豁口,相传就是赧王斩断龙脉之处,土著人称“斩瘫号”,意为赧王斩断东龙命脉的记号。站在八卦山东望,也有一处犹若刀削斧齐般的地方,称谓“明垭”或“斩断号”,就是赧王断东龙后窍命门的地方;向西望,一个叫“满寨”的山崖下,有一酷似女阴的山,那就是关口西龙的后窍,当地人称之为“阴元洞”关口镇关子沟因东西两龙相守,呈“两山夹一水“地势,夏秋暴雨骤至时,关子淘小河如脱的野马一般,从关口这个罅隙的出口奔腾而出,直扑汉江,甚至冲断汉江、直登对岸的墓神爷山岩,然后又重重的坠回汉江,激起滔天巨浪,每每此时交通阻断、少则一两日、多则十天半月,如此水患,泥沙随流,巨石沉积,关子沟小河到汉江的出口处,乱石鳞次栉比,形成一个回环湍急、汹涌澎湃的巨大险滩,汉江之上有名之险滩也,名曰:回复滩。关子沟遇洪水时,阻断水、陆两路,让行人为难一时,让舟人惊魂不已,让商贾动魄永生,实乃交通之“关口也。也因为如此,它敢阻挡治水英雄大禹的西行,禹为它命名了“关口”这样一个名副其实的名字。
关口的山峻水险使大禹不得不留步于此关口的人杰地灵不得不使周赧王嫉妒袭伐。
大汉之时,大汉之民在东龙头下,也就是现在的“神龟亭”下,沿峭壁凿石级一千多步,直至小河口,西龙头是笔直的峭壁,无凿级之处,于是从小河边磊石砌级两百多步直上龙头,然后硬是从龙头之上凿出一条羊肠小道直通西方。这样,关口的天险初步得以改变。这石级人们称之为“汉代石级”。三国时期,司马懿从新野到上刻日斩孟达,就是踏着这些悬在半空的石级匆匆而过的。
隋唐之际,人们在垭子口的西寨上建起龙王庙,在东寨上修起祖师殿以镇“回复滩”之水险。
大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重修祖师殿,并从汉口请来,人道“神龟”以镇回复滩水怪。据神龟背上的碑文记载:“关子沟者,两峰相对皆原原而来,大道从其口凹出人,中有流水抵于江,故其江成滩,曰:回复。波涛汹涌,澜湍潆洄,舟人至此而难焉,或倾覆货物,或潝溺人民。固水之精神所使,亦人物之数必然也。滩之上建祖师殿,假神之灵援拯民之良善而误遭于此者。”时人以求神灵保佑过往舟人平安。
现在龙王庙、祖师殿虽不复存在,然龙王庙的白石双龙“募化"碑尚遗于关口镇中心学校院内,神龟被关口镇政府安放在东龙龙首之下,316国道旁的一个新修的亭子里。这些遗迹足显古时关口之峻,滩头之险。
国民政府时期,在小河口最狭窄处造起一座稳固的石拱桥,并在东龙头上修了一条较宽的羊肠小路,这样一般的洪水,交通就不会受到阻碍。改革开放后,关口铸起了更大的钢筋混凝土拱桥一关子沟大桥,316国道从此贯通,顺畅的车水马龙,取代了往日让人惊魂的点点帆影,宽敞的大道,把禹难逾越险峻关隘踩在脚下。
现在,从关口向东一日可掠汉口,达上海,连吴越向西一日可越阳平,抵成都,通康定;向南可绝汉江,上“十天高速”,穿长江,望港澳;向北则半小时可达八卦山景区主要景点天门山。
常言到:风水六十年一倒转,一百八十年一轮回。赧王的利斧毁不尽巴楚之名胜,封不住匡扶社稷之才俊。
关口的古贤遗迹,大自然之奇观美景是上苍赐予人们的金山银山。
随着县委、县政府旅游转型升级的指挥棒,陕南山水生态游、乡村游的推进,关口之龙定会焕发出勃勃生机,绽放出更加夺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