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植被茂盛,洞内北国奇观 古道穿越时空,探险体验人生 一一国家地质公园柞水溶洞和古道岭遗迹游记
4780

(特邀记者 李山林 张朝钧 谢友生)在陕西的东南部,有一处被大自然亲吻过的地方,陕西柞水溶洞和古道岭遗迹。这里山青水秀,植被茂盛,洞内北国奇观,古道重见,奇峰探险。每一个角落能体现生态与文化的和谐交融。每到一处都是与大自然的亲密对话。溶洞奇观是大自然的神来之笔,置身其中象是到了亿万年之前。钟乳石千姿百态,色彩斑斓,象是纯净颜料绘制岀的壮美画卷。畅游柞水溶洞和古道岭遗迹,跟随导游能学到地质知识和领会
茶馆 4780
(通讯员 马治科 吴梓涵)春风吐绿、草木初萌,又是一年植树节。3月12日旬阳市住建局组织系统干部职工在太极城森林公园开展“建设绿色城市,共创美好生活”义务植树主题活动。(义务植树)在太极城森林公园伏羲台滑坡治理绿化点,旬阳市住建局50余名干部职工严格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技术规范要求,挥锹铲土、提桶浇水,相互配合、分工协作,现场热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经过合力奋战,160余株石楠球、夹竹桃相间而
本地头条 3483
原安康地区蚕桑研究所、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韩元仲生前在桑园地给蚕研所职工讲解桑树的培育等知识。她和她的丈夫冯文福一门心思的扑在安康地区蚕研事业上。并培育出了好几种高产的蚕种。为安康地区的蚕桑产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图为韩元仲在桑园给蚕研所职工讲解桑树培育等知识。图为养蚕能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刘家贤在安康地区妇联举办的表彰大会上留影。这些功臣永远活在安康人民的
本地头条 3165
近两年来,陕西省渭南市环卫处(美丽办)吕东奇工作得到省(市)各级政府的认可,再次连获殊荣。2023年5月,吕东奇被陕西省风景园林协会聘为“第四届理事会顾问”。2023年6月5日,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九次主席会议通过,吕东奇被聘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2023年7月初,吕东奇又被渭南市延安精神研究会聘请为宣讲团成员,聘任期3年。202
本地头条 3705
为发挥妇女在乡风文明传承、庭院经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激发妇女和家庭主动参与庭院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在第114个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旬阳市妇联与帮扶的城关镇晏坪村联合开展庆祝活动,70余名村民参加活动。 “萝卜多少钱一斤?这个你们都认识不?会不会做?知道这卖多少钱一斤不?”活动在晏坪村党支部书记薛建波直奔主题的四个提问下开场。薛建波拿起一样样旬阳土特产,对参会妇女群众客观真诚地道出本村做活庭院
本地头条 2828
为深刻汲取全国近期各类事故教训,认真落实旬阳市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第六次调度会暨春节和全国“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工作会议。1月29日晚,旬阳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大队、市市场监管局、城关派出所、城郊派出所等多部门联合行动,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全市”九小场所“等行业领域开展安全生产暗访专项整治督查。督查组随机暗访一家药店、两家超市、一家小生产加工作坊(油坊)、一家小餐饮类场所等九小场
本地头条 4125
神河懒龙是陕西省旬阳市神河镇传统的舞龙社火活动,兴盛于明代中期,并一直传承至今。神河懒龙高大威猛,龙头高3至4米、重达40多公斤,因体型大、重量沉,表演时不便做大幅度的翻滚和舞动,故被称为懒龙。每逢新春佳节,懒龙走街串巷,送福到家,为百姓驱邪保平安。2月22日,神河懒龙舞龙队伍在旬阳市神河镇表演烧灯。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2月22日,在旬阳市神河镇,神河懒龙舞龙队伍在表演烧灯。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2
本地头条 3445
“打开陕西社会保障APP,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打开扫描功能,对准老人面部,就会出现向左转、点头等步骤,伴随着人脸识别通过提示,一个简单的认证工作就完成了,今年就可以按时发放养老补助了……”旬阳市石门镇青蛇沟村的留守老人会心一笑。养老认证操作流程简单易懂,但在养老认证工作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认证暂停人数过多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认证主体均为老年人,老年群体智能手机普及率不高,加之留守老人,子女不
本地头条 1016
2月23日,渭南市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召开。市委书记樊维斌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锚定打造千亿级文旅产业目标任务,凝心聚力、狠抓落实,全力以赴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渭南新篇章提供坚强支撑。市长陈晓勇主持会议。市领导王小平、张开出席。副市长刘莉通报2023年文旅工作,安排部署2024年文旅产
本地头条 1000
——记旬阳市甘溪镇大岭完小李明兰老师李明兰,女,1995年7月参加工作,一级教师,从教24年来先后在桂花树小学、大岭完小任教。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满腔热血洒向山区的教育事业,把勤劳和智慧奉献在了乡村的三尺讲台上,让山区的孩子成长、成人、成才。二十多年教育历程中,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时时以“四有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以校为家,热爱学生、团结同事,
茶馆 1105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