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与我
2375
自上学开始,便不大喜欢中国的汉字!由点、横、竖、撇、捺、提、折等笔画构成的这些古怪的符号,自从认识它开始,一直把我折磨到现在。 记得刚开始写字的时候,稚嫩的小手怎么也把握不住纤细的铅笔,明明向上或向下的,它却偏偏向左或向右,一点也不听我的使唤,七扭八拐的曲线可没让我少吃老师的“毛栗子”(老师爱用拳头五指蜷起突出的关节骨敲我的头),常常被敲得眼里满含泪水却不能吱声,以免让其他孩子耻笑,你说我能
名人故事 2375
------何在林旅游导航书籍《神仙洞天》创作手法之我见 戊戌年5月2日,何在林先生不顾从古城西安归来的劳顿辛苦,从祝尔慷大道旁的太极大厦,步行到宋家岭下的瑞莲路,专程为我送来他历经多年,10余次走进金寨镇实地踏查,拍摄照片,走访民间知情人,做采访笔记;钻溶洞群考究、进神仙洞探秘;历经熬更守
名人故事 3729
2023年5月14日,在参加旬阳市太极城庆祝二十周年年会时,遇见许多文友同仁,也看到了张志琴老师向我们走来,她邀请我到她家坐坐,有时还在朋友圈里问过我回来了吗?盛情难却,好,去老城她家里看看,她坐车先走,我顺着汉江河滨路走过老城街口,她的邻居引路把我带进家里。热茶己泡好放在桌子上,见我来了立即让坐,客客气气地招呼我。 她的房间简朴洁雅,墙壁上挂着文友们赠送的书画,办公桌上堆
名人故事 5512
陈阳友,长相一般般,许多人都认识咱,五十年代出生于蜀河古镇,七十年代毕业于蜀龙大(蜀河龙头嘴大学,哈哈),当过知青下过乡(劳煅),三线建设扛过枪(风枪),计划生育一孩化(国策),机构改革下过岗(赶上)。人的一生命运加机遇不信不行,凡事别强求,多往好处想。顺其自然,知足常乐,我们这一代人总算还不错,比起父辈们幸福多了,晚年退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现住城建局家属院,觉得很方便舒适了。
名人故事 2627
赵攀强,男,汉族,陕西省旬阳县人,1967年8月出生,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9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本科文化程度。现任旬阳县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人大办主任。曾任原小河区委青年、宣传干部,旬阳报社编辑、记者,旬阳县委宣传部干事、县委副科级组织员、组织股股长、县委通讯组组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等职。他不论在那个单位、什么岗位都爱岗敬业,工作勤奋,不论从事任何工作,都取得了优异成绩。业
名人故事 6184
提起皮影戏,大家都很熟悉一个高大个、很帅气拉皮弦的小赵,他的皮弦拉的特别的好,善长道情。长年四季带领皮影班子奔波四面八方,东西南北,城市、乡村,山山岭岭,给人们传送道情皮影戏文化……小赵少时就酷爱文艺,吹拉弹唱无所不能。后来跟师皮影班正二八经的学道情,自已也能来几下。小赵老家在沙沟,他的父母双亲都热爱传统文化:父亲在当地很有名望,善长花鼓,孝歌。母亲更爱唱花鼓,随口就能来几段。后来在县城买房定居,
名人故事 2633
旬阳老城,一直是我们探究和釆访文史资料的资源地。 而汉江航运博物馆能诞生于旬阳老城,既是汉水文化的幸事,也是三千里汉江众多城市、村庄的幸事,她让那些千百年来曾经的历史过往,和沧桑,在旬阳老城找到了它的归宿。旬阳县汉航运博物馆是全国首家内河航运博物馆,也是目前汉江流域内第一家航运博物馆,航运博物馆历时数年筹备,建设中,得到了旬阳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二O一二年,由原旬阳
名人故事 3797
我的四爹退伍后,被分配在赵湾镇工怍,所以,他家一直居住在赵湾镇的旬河岸边。70年代初,我第一次去他家,记得我刚满十岁。亮哥带我去旬河捉鳖摸鱼,这也是我初次认识旬河。旬河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水质非常优美,清亮清亮的,一望见底,能清楚的看见水中的游鱼和五言六色的石子。一不小心,踩着了石头上的青苔,脚下一滑,半篓的鱼“哗”一下全倒进水里,鱼立即被水冲散,顺河而去,我急得“哇哇”大哭。亮哥指着旬河说,莫哭,莫
名人故事 3766
陕南安康旬阳籍作家赵攀强散文集《母亲的升子》,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 《母亲的升子》收录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散文随笔120篇,分为亲情、乡愁、往事、随笔、游记五辑,作品文风朴实,思想性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赵攀强,陕西旬阳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全国各类报纸和文学期刊发表散文作品五百余篇,其中《在那大山深处》《又闻水笑声》《母亲的升子》《母亲的茶饭》等
名人故事 4305
《老笨散文集》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王贤雅 1951年5月生于旬阳,旬阳市老年科学技术教育工作者协会老教分会会员、旬阳县仙河初级中学退休教师。王贤雅先生自青年时期就钟情于文学,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曲艺、戏剧、诗歌创作,曾有多部曲艺和小戏作品参加旬阳及安康文艺汇演、调演,并在省市文艺期刊上发表。王贤雅先生退休前后创作的散文、诗词、楹联等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网、《文学陕军》《陕西诗词》《散文月刊》《
名人故事 12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