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故事:陈律师与“占便宜”客户的咨询日常
在律师界,律师们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接待各式各样的当事人,其中既有真诚求助者,也不乏企图想免费获取律师专业知识的人。以下是一则关于律师如何对待那些只想“占便宜”专业知识的当事人的故事。
初识接触
新年前,陈律师正埋头整理案件资料,突然接到一通电话。电话中,一位本地口音的男子自称姓张(老乡),遇到了法律难题,希望得到陈律师的帮助。陈律师不厌其烦地听他讲述,详尽解答了他的疑问,并建议他如果需要进一步服务,可以到律师事务所面谈或通过微信沟通。
电话挂断不久,陈律师收到一个微信好友申请,备注正是张先生。陈律师考虑到这可能是一位有业务需求的客户,于是通过了申请。自那天起,张先生的咨询便开始了。
频繁的咨询
张先生似乎对法律问题有着极大的兴趣,每天都会通过微信向陈律师提出各种问题。尽管陈律师工作繁重,但他仍秉持职业道德,耐心地回答每一个问题。然而,张先生的提问越来越频繁,甚至并无委托律师的打算。
陈律师逐渐意识到张先生可能只是在免费索取法律建议,尽管如此,他依旧保持耐心,继续解答。
报价与拖延
在咨询过程中,陈律师提及律师费问题,并提供了合理的报价。张先生却总是找借口推脱,一会儿说需要时间考虑;一会儿又要与其他律师事务所的费用比较比较。陈律师虽然感到无奈,但仍然提醒张先生,一旦决定委托,可随时联系。
然而,张先生似乎并不急于解决问题,他继续在微信上咨询,甚至开始索要一些复杂和具体的法律建议。
委托合同的尴尬
终于有一天,张先生提出了一个令陈律师哭笑不得的要求,他希望陈律师准备好委托合同并邮寄给他,而费用问题却只字不提。陈律师明白,张先生想要不劳而获,先拿到合同再想办法逃避支付律师费。
陈律师耐心解释了律所的规定,表示合同需在双方达成一致并支付费用后才能盖章生效。张先生尴尬地笑了,但并未就此放弃。
起诉书的“考验”
随后,张先生发来了一份自己写的起诉书,希望陈律师审阅。陈律师发现起诉书存在多处法律问题,便提出了修改意见。但张先生坚持自己的观点,甚至质疑陈律师的专业能力。
至此,陈律师尽管心中委屈,但仍然保持冷静,意识到张先生可能只是在试探或套取知识。于是,他决定停止一切的免费咨询,提供了相关法条供张先生自行研究。
告诫与反思
最后,陈律师给张先生发了一条微信:“张先生,我理解您对法律问题的关注,同时,律师的精力和时间应得到当事人的尊重,律师对专业知识付出及服务是有价值的。如果您需要法律援助,请尊重律师的劳动,合理支付费用。若仅为求知,我建议您自行学习法律知识。希望您能理解。”
张先生收到消息后,该微信便再也没有回复。
结语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不应试图免费获取律师的专业知识。律师的付出应当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同时,也警示律师在接待当事人时,应学会辨识哪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哪些只想免费获取知识的人?从而,以维护律师行业的良好秩序及健康发展,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到专业服务。
作者简介:
陈睿律师,现为陕西省律师协会律师事业发展委员会副秘书长,安康市律师代表,律师协会理事。陕西法正平安(安康)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拥有20年以上法务工作实践经验,长期担任多家政府和企业法律顾问。擅长刑事辩护,在民商事法律领域也积累了丰富的诉讼与实践经验,办理过大量建设工程、债权债务、合同纠纷相关诉讼及非诉讼案件,获得了社会各界普遍好评。办案过程中始终将“当事人权益最大化”作为其执业信条。电话17309156966。
本期编辑:陈羽
责任编辑:萧月
本文TAG:
随便看看:
- [本地头条]陕西旬阳市神河镇:百姓家门口有了“健身房”
- [本地头条]首届中华孝道文化论坛暨母亲节即将在旬阳市拉开帷幕
- [本地头条]新征程 新使命 新作为——旬阳法院召开新入额法官任前集体谈话会
- [本地头条]旬阳市召开2023年第九届农民文化节城区 “引客入旬”展演活动推进会
- [本地头条]祝贺张根劳老师佳作刊登《咸阳日报》
- [本地头条]使命·担当·为民情怀 ——遇见王岐山、陶斯亮 文/吕东奇
- [本地头条]旬阳市召开重点流域水质提升研判会
- [本地头条]旬阳公安:加强巡防减噪力度,确保高考安静环境
- [本地头条]陕西旬阳市司法局:志愿服务“四步走”,文明新风拂面来
- [本地头条](法庭故事)不寻常的“客人”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