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记事23:再到向庄 文/赵攀强
3381
早就想去向庄,看看我的老领导向自乐。前些年因工作繁忙抽不开身,去年退居二线,又想把近几年所写的散文收集整理成册,今年开始撰写回忆录,一直没有去成。11月20日,天气晴朗,加之回忆录初稿完成,心情高兴,我就开车,带着妻子,前往段家河镇向庄村。这次我们走的是江北的316国道,途经段家河镇政府,过段家河汉江大桥。这座大桥是去年才竣工通车的,方便了一江两岸群众出行,解决了千百年来当地群众过河难的问题。车子
散文 3381
二十二年前那个新鲜的黄昏,冬雪笼罩了所有的视线,陌生的北大街像一个奇怪的迷宫,置身其间,我的脚步在飞雪中,迷失了前行的方向。盲然地抬头张望,威武的北门像父亲严峻而冰冷的脸。望着那个硕大而漠然的建筑,心中有了定位,向北行吧,那儿是安远门。安远,诗意的名字。安定的远方、安静的远方、平安的远方。我要找到安静的远方,借一片屋檐,栖身于此,筑巢成梦,普度人生。是那一排顶在头顶上黄灿灿的路灯,从北门里将我引出
散文 4315
一个人的成长,父母和老师给的知识不少,真正到了社会上与人打交道,觉得自己知识有点不够用,就想有个真心实意的人能够给以指点,罗俊义表叔就是我习练社会知识的一位师长。1972年7月,我高中毕业回乡,8月中旬被桂花公社安排去花坪大队4组初小当民办教师,由于思想没有任何准备,便跑到距家20多里地的学校看看。当走到学校操场上,眼前3间草房,四面由藤条捆绑着桦树杠杠儿排列遮风挡雨,怎么看也不像学校,透过缝隙看
散文 6585
千里汉江第一湾下的故乡棕溪,那里山峦叠嶂,江水碧蓝,山川潋滟,风光秀美,到处都是一派蓬勃生机。一江两岸的汉水人家,日出日落,年复一年,在这沟壑纵横、阡陌峻秀中生存,在这里播种,在这里耕耘,在这里以渡口为营生,在这里经营桐油,祖祖辈辈重复着昨天的故事,那些抹不去的乡愁,是挥之不去的记忆。岁月,沉淀着时光,流逝着芳华。一回眸,便又是一道风景,悠悠汉江千里,已不是儿时的风吹船摇,艄公拾掇扬帆准备起航,载
散文 5243
恍惚间,被岁月推近五十岁的门槛前。静下心来一想,快是年过半百的人了。有那么一个飞雪飘零的冬日,围炉结算,四十多年间,自己为生活留下了什么呢?除了书架上的一些自己和别人的书外,什么也没有。自谕生命的一半是文字,也正是与文字擦肩接踵,耳磨厢斯了有几十年,算是有些收获外,其它真的一无所有。每每看到自己的书和发表过自己文字的报刊,就会想起与文字有关的林林总总。那些文章下面自己的名字,就像黑夜里行驶的汽车的
散文 6671
旬阳籍著名诗人姜华诗集《在人间》里的散文诗作品,有刘禹锡诗词作品含蓄委婉,清丽自然的味道。显而易见,他在散文诗创作中,尝试把古诗词创作手法和现代诗创作手法结合起来,既有唐诗宋词的诗韵,又有现代诗歌的丽质,更有自己笔走龙蛇的匠心。姜华的散文诗创作涉猎历史、自然、人物、社会、爱情、亲情等多个层面。他在创作题材上追求多样性,创作风格上追求独特性,创作语言上追求辨识性。豪放与婉约并重,凝练与舒放并重,阳刚
散文 3228
“尔立”是个回民的经名,是我婶娘的弟弟。他三岁那年发烧打错针,之后智力永远停留在三岁,就变成半聋半哑的智障人。尔立自小生活在蜀河街道,街上的住户都认识他,他虽然有智障,但从来不害人,一天到晚就在古镇上瞎逛,到了吃饭时间年迈的父母给他准备好可口的饭菜。一天吃的饱饱的、穿的暖暖的,无忧无虑,几十年就这样日子年复一年的过着。尔立母亲先离世、再后来80多岁的父亲也病故了。他父亲离世前叮嘱把照顾尔立的重任交
散文 3710
转眼间,我离开神河已经45年了。现在,每当我和同学或朋友们集聚在宾馆、食堂里一起品尝蜀河传统菜肴“八大件”的时候,就会想起孩提时代我喜欢吃的神河美食“油层儿”。在外地,也有把“油层儿”叫”油糍”、“油脆儿”的。上个世纪60年代,神河街道居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制作“油层儿”(也可制作豆腐)的小石磨。往往是后半夜就起床开始用小石磨磨米浆,天大亮时,就开始制作“油层儿”,边做边卖,卖完为止。制作“油层儿
散文 894
旬阳市关口镇泥沟村清代民居郭家楼,与我父辈的出生地蒿坪村相邻,流传已久的清代民居郭家楼民间故事我早有耳闻,但我一直没有去实地踏查探访过。作为安康市作协会员,政协安康市文史研究员,我很想去一趟郭家楼,去探寻它的前世今生传说,今古传奇故事,顺便写一篇文章为旬阳文史做个记载;为旬阳的后辈人,也为自己留下一个念想。壬寅年10月31日,我的这一夙愿终于得以实现。作为旬阳市“以文促旅,兴文强旅”志愿者釆风团成
散文 2418
《七绝 回师》张正乾将军自古善苍生,进退不丢旗下兵。若是出征持帅阃,回师君主必先声。赏析前不久,我读了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十八人诗歌选》中诗人张正乾的一首《七绝·回师》,感慨颇深。这首七绝彰显了人性善的一面。在传统印象里,将军都是百战沙场,杀戮不断,给人一幅血腥的即视感。在诗人笔下成了另一幅景象,而且是非常正面的形象,这样强烈的对比,有时会让人肃然起敬。人们对正文之士都会有一些特殊的情感寄托,
散文 405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