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踏上红色研学之路 文/陈奕先
3873
2023年11月1日至6日,在安康市高新中学的组织下,我们高二年级开启了为期六天的井冈山研学课程。这次短暂的六天研学旅行,使我受益匪浅。我不单单是见识了江西省不同于陕西省的风土民俗,在学习共产党革命事迹后,更是深刻体悟到了红色革命精神。 心怀期待,满载而归,传承红色基因,继承井岗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青少年追寻之路!参观石鼓书院,我看到了来自南方书院的傍水,矗立江河,一览天际,书画云集,更是有鼓敲不
散文 3873
一斤黑糖的故事,至今令我久久萦怀,历历在目。麦子收完了,老婆像完成一项重大使命似的,要回西安继续她的工作——接送孙子、做饭、拖地洗衣服。我提前就告诉老婆,走时给我蒸上一锅馍,再蒸上些糖包子,我这人从小就爱吃甜食,就现在喝茶都要放少量糖,美其名曰:糖茶。老婆走后,我一人在家,就爱吃糖包子,只要我在家,早餐便是炖上一个鸡蛋,内切碎放一点点韭菜、盐、味精、调合面,在适当抡上些清油,掺些水搅均勻,放在烧开
散文 5178
每当夕阳西下,华灯初上,带着我亲爱的儿子和心爱的老婆,站在灞河边上,凝望着长安塔,看着那流淌的灞河水和霓虹灯照着的路上匆忙的行人,晚风轻轻的从耳边飞过,乡愁和亲情总是在我的心头一次次的激起:想起家乡年迈的父母,想起儿时一起的玩伴,想起一起上学的兄弟;想起那流淌的西峪河水,想起那东岭山上放牛的欢乐,想起那春花秋实的田间美景。数不尽的人和事在心间飘荡!小时候,总想着快快长大,当长大了,才感觉时光如磋,
散文 4094
时令已是初冬,决定远离尘嚣,前往卧虎岭览景。卧虎岭,古称老虎岭。据民国《续修商县志稿》记载:老虎岭,来自辗岭,以形似虎得名。其东有峰,曰尖刀岩,为虎头,西岭为虎尾,约长七里。虎尾有石洞,广阔三丈,深至十余丈,内有石形似龙,鳞、角、爪、牙宛出人工,名六龙洞。洞下有水涌出,盛夏不涸。岭北即大面河,迤南脉忽起忽伏,纵横蜿蜒于亢路、大张河之间。从商州城驾车,沿312国道出东龙山,行至拉林子村便折向北,沿看
散文 2864
前几天,一位同事在朋友圈里转发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人民日报:教师平均寿命仅为59.3岁,老师从疲劳到癌症只需4步……》,读后心情沉重,不由得想起已到天国的那些同事们。我在甘溪小学担任负责人的十六年中,曾为25位去逝教师举行过遗体告别仪式,也就是说每两年有3位教师去逝,这25人中,65岁以下的有10人,占40%,因病去逝23人,占92%。教师为什么生命如此脆弱,寿路这么短暂,这与教师从事的工作密切相
散文 5249
冯家山举世瞩目,当年我上冯家山工地时,只有十六岁,中学刚刚毕业。记得那年教育系统正改革,高中停招,我只得回农业社参加劳动。忙罢领的中学毕业证书,没有两个月,冯家山工地换人,队长一考虑,我年龄小,让我去冯家山工地,也可充一个人数,刚回来的学生,在队里也干不成啥,队长就这样决定了。队长是门份我二爸,按二爸当时的说法,对我是一种照顾,去冯家山工地的人,每天队上可补助半斤粮,另外还比在队上劳动多加两分工,
散文 4794
在进站路的十字路口,喜盈门超市的对面,有一个安静的修鞋摊,数次路过都没有停留,只是在记忆的深处,有一个概略的方位,隐藏着往来市井喧嚣的城市中一块有意无意落下的符号。鞋匠很老了,花白的寸发下是黝黑而削瘦的面容,岁月在他的额头刻下一道道沟壑交错的年轮。我把开胶的皮鞋从鞋盒取出,他连忙接过,用同样削瘦的双手郑重的将皮鞋的表面和开胶的部位细细抹遍。待修的皮鞋在他手中透过夕阳的光泽,似乎在他触碰的那一瞬间,
散文 3438
过年扫舍上二楼打扫卫生时,无意中看到了母亲用过的一台织布机,低头细细一算,这织布机在楼上一搁就是四十多个年头了。 灰尘积满在布机上的各个部位,哪足足有一硬币厚。母亲的织布机,在那个贫困的岁月里,为我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给我家带来了巨大的欢乐和幸福。也可以说救了我一家的生命。从我记事起,就有了这台织布机。母亲一辈子是个好强人,从来不愿意弱于别人,父亲是个老好人,家里的一切都是母亲说了算。据祖母说这织
散文 4650
玉梅今年五十出头,村里人都习惯叫她玉梅嫂。尽管年过半百,但苗条的身材,俊秀的脸庞,乌黑的头发,稳健的步伐,还彰显着年轻时的风韵。玉梅嫂初中毕业后回家务农,二十出头经人介绍嫁给了在娘家村小教书的一位王姓老师。结婚当天,许多亲朋好友前来祝贺,王老师带着玉梅嫂一一敬烟敬酒,喊婶叫叔。客人们看到貌美如花、彬彬有礼的玉梅嫂,都说,王老师很有福气,取了个仙女回家。玉梅嫂非常贤惠善良。在娘家时,邻居住着一位张姓
散文 3717
和谐社会需要包容,需要和谐氛围,却不需要稀泥抹光墙的“和事佬”。 你只要仔细观察,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我们身边不缺一些不明事理、不辨是非、不守规矩的“和事佬”,缺的倒是那些有是非观、有正义感、有原则性的人。 有人在列车上脱鞋,引起邻座不满。就在他蛮横无理、强词夺理之际,一位 “眼镜哥”站出来厉声怒怼,可脱鞋者却不知羞耻地说“关你屁事”。就在列车上大多数人选择观望,也有人站出来为 “眼
散文 5742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