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日瞭望网!

今日瞭望网
我的往事(121):职工之友 文/李康平
author:李康平   2024-06-14   click:721

2005年3月,我正式到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任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当月,我又当选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执委。工会工作这对我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工作,我很快又投入到新的工作中来。

铁路.jpg

为了贯彻落实铁道部党组“不让一名职工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不让一名职工子女上不起学,不让一名职工看不起病”的“三不让”承诺,我经过调研,结合铁科院实际,制定了落实“三不让”承诺的实施细则,不断完善铁科院互助合作保障体系,加大帮困助学力度,解决困难职工所忧,稳定职工队伍、促进铁路跨越式发展。同时,还建立健全了《铁科院职工互助合作保险暂行办法》《工会财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当年大规模铁路建设尤其是客运专线建设全面展开,铁科院转变过去一些科研院所深居大院按部就班的“机关作风”,纷纷走出科研实验室,深入到铁路建设主战场的第一线。机辆所、铁建所、通号所、电子所、环卫所、东效分院等许多科研所的专家和研究人员放弃回家团圆和节日休息,发扬连续作战、苦干、实干、拼命干的精神,先后在大秦线、青藏线和环形线国家轨道试验基地完成了国产化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综合性能试验、既有线200km/h列控试验(200C)、青藏客车综合性能试验、青藏线机车综合性能试验、大秦线2万吨重载列车综合性能试验、提速货车120km/h环行线第二阶段可靠性试验等一系列大型科研试验,为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和青藏线“七一”试运营提供了可靠数据和技术支撑。

工会作为职工之家、职工之友,在关注困难职工弱势群体的同时,也更多地关注科研一线的专家和研究人员,把送温暖慰问活动锁定一线。我经常带队到科研一线组织送温暖慰问活动。

4月的一天,我随铁道轨检车去南方。一踏上车厢,不由得会缩回前行的脚步,误以为走错了车厢。只见车厢内工作台上的电脑、各种测量仪器显示屏一字儿排开,电器柜上红明绿暗,一排排电子信号闪烁,车内一点儿没有旅客车厢的模样,浑然一副现代化科研实验室的装备。研究所铁道检测运营部主任、检测工程师陈东生告诉说,检测运营部有4辆这样的轨检车在京沪、京哈、京广、陇海等铁路干线上运行,16名“铁道检测医生”每月要完成3万多公里铁道检测任务。陈东生工程师指着工作台上的仪器说,车厢转向架上安装有精密的激光检测探头、高速摄像头、陀螺仪以及各种传感器件,列车只要从铁道上走过,线路轨距、轨向、水平、高低以及加速度等各项检测数据就通过各种检测仪器传回到计算机服务器进行数据处理。

列车开动之后,各色检测数据线就像人的心电图一样从电脑屏幕上平滑地划过,一旦发现线路“病灶”,显示器上立刻留下触目惊心的红色标记,电脑随即就将检测数据用短信的方式发送到该路段线路负责人的手机上,提示该维护线路了。虽然这辆轨检车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但经过我们消化吸收再创新,许多轨检设备已经具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开始用于装备国产的轨检车,其中铁道检测数据处理软件已经出售给国外公司采用。

轨检车夕发朝至,从北京站发出之后,很快进入夜间行车。车厢轻摇,光影柔和,将一车旅客早早地送入甜美的梦乡。而此时轨检车的“铁道检测医生”们却还睁大眼睛,紧盯着电脑屏幕上的铁道“心电图”严密监测,生怕漏过铁道上一星半点的隐患瑕疵。

是的,旅客列车的列车员都有各管一段的固定线路,跑车回来可以轮休。而铁科院的这些“铁道医生”们,常常却是昨夜刚刚从漫天飞雪的冰城归来,今日又踏上春花似火的南国征程。他们经常挂在口边的不是时尚歌星的流行曲调,而是透着一股豪情壮志的工人歌曲:“头顶天山鹅毛雪,面对戈壁大风沙,嘉陵江边迎朝阳,昆仑山下送晚霞……”以万里铁道为家,这不正是他们的生活写照吗?

作者简介:

 李康平老师.jpg

李康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1972年从旬阳县神河中学高中毕业,同年12月从旬阳县城关镇入伍,在铁道兵11师53团历任战士、文书、班长等,1976年退伍在安康铁路分局工作。调铁道部后历任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铁道部机关党委宣传部部长、铁道部办公厅副主任、中国铁路投资公司副总经理等职,现退休。

本期编辑:刘萧姣  

投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