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日瞭望网!

今日瞭望网
长篇小说连载《六十以后》16.断舍离兮(3) 文/李康平
author:李康平   2024-10-24   click:1856

断舍离3.jpg

萧长安从伟人的读书实践和自己的成长经历,切身体会到读书和不读书,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因此,他从小就爱读书,一生也收藏了不少书,听说林惠茹在小区中心广场处理旧书,他感兴趣来到中心广场看看。林惠茹见到萧长安说:“不好意思,我这儿可能还真没您领导干部要看的书呢!”

萧长安随手拿起一本书,说:“没事,我看看,您的好书还真不少呢!为什么要处理掉呢?”
林惠茹说:“哎,也是不得而为之。”
“这话怎么讲?”
“有的是读过了,有的是不再读了,也有的是读不了了。最重要的是老了,不再收藏了,怕将来留下来给孩子是累赘都当废品卖了,不如趁着还能处理,将这些有用之书送给有用之人接着读呢!”
“有道理。您这话我赞成。我也正愁将来我的那些书该如何处理哩,您正好给我指了条路。”
林惠茹看到萧长安手里的书名,说:“哎,您手里那本可能还正适合我们老人看呢。我就是受这本书的启发,才来处理这些旧书的。”
萧长安看了看手里的书名,原来正是日本作者山下英子所写的《断舍离》一书。萧长安知道这本书,也知道山下英子提出“断舍离”的概念。山下英子曾以世界第一个“杂物管理咨询师”的身份在日本各地举行断舍离讲座,引起日本各大媒体竞相采访,令断舍离讲座成为社会流行话题,掀起了全民断舍离的热潮。
“好,我拿回去好好看看。”萧长安看了看书的定价,问,“多少钱?”
林惠茹忙回答:“不要钱,不要钱。一本旧书,怎么能向老领导要钱呢?”
“他们不是都给钱了吗?我也不能例外呀!”这回萧长安出门兜里正好带有零钱,他掏出一张20元的钞票放到书摊上说,“不管多少,就是它了啊!”
回家后萧长安认真看完《断舍离》这本小册子,突然感悟到:“断舍离”让人重新思考“人与物的关系”,通过断绝、舍弃、离开那些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改变生活环境,改善生活方式,从此不再为物质所累。简单的生活才是自由的生活。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通过物来重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不仅仅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是心灵的修行。断舍离让人从里到外、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都彻底焕然一新。
萧长安跟老伴徐慧英说到自己的这些感悟,徐慧英笑了,说:“你呀,真是个书呆子!一本书就让你变得神神叨叨的了!你也是当领导惯了,什么事都上升到理论层面来论证一番,找到理论根据。我听不懂你那些深奥理论,不就是跟林大姐一样来一个大扫除,把家里不用的、多余的东西都清理掉嘛?哪有你说的那么复杂?”
“对对对,是这个道理!还是你深入浅出,用最通俗的话阐释了最深刻的道理。”
“去去去,我没你那么高的理论水平。咱们该断就断,该舍就舍,该离就离,有什么难的。”
说干就干,这是萧长安的风格,是他做领导时的行动力体现。
有句老话说“破家值万贯”,按照断舍离的标准,家里没用的或者用不着的东西真多。多余的榨汁机、搅拌机、电磁炉等小家电、锅碗瓢盆厨具灶具等,用不着的茶具也有三四套、还有花瓶、小把件、小挂件等工艺品,很快整理出一大堆。最多最不常用的也还是几大书柜里的书报杂志。当年萧长安还喜好集报,重大节日、纪念日,包括自己、孩子和老伴生日当天的各种报纸,他都收藏。他说:“每年收藏一日,年年收藏一生。报纸当天看是新闻,第二天看是旧报纸,若干年以后再看,那就是纪念品、收藏品、文物啦!”
徐慧英看着整理出来要断舍离的东西犯愁:“这么多东西怎么处理呀?卖废品都不知道人家要不要?”
萧长安想了想说:“卖废品也卖不了几个钱。咱也跟林大姐一样,摆到中心广场去,看谁用得着了拿去,也算是物尽其用,不浪费。”

作者简介:

 李康平老师.jpg

李康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1972年从旬阳县神河中学高中毕业,同年12月从旬阳县城关镇入伍,在铁道兵11师53团历任战士、文书、班长等,1976年退伍在安康铁路分局工作。调铁道部后历任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铁道部机关党委宣传部部长、铁道部办公厅副主任、中国铁路投资公司副总经理等职,现退休。

责任编辑:肖海娟 

投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