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起源
母亲节最开始起源于古希腊,每年的一月八日,古希腊人会向众神之母瑞亚致敬。
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
现代母亲节起源地则是在美国,1914年,美利坚合众国国会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
20世纪80年代,母亲节逐渐被中国内地的民众所接受。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中国人和全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一道,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谢。
2025年5月11日,值此母亲节,让我们一起向母亲送上诚挚的祝福。
母亲节的意义
母亲节的社会意义体现在诸多方面。
它提醒社会重视母亲角色,母亲在家庭中承担着养育子女、维系家庭和谐等重要职责,母亲节让大众更珍视母亲的存在与付出。
同时,母亲节倡导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社会风尚,有助于弘扬家庭美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此外,母亲节促使社会关注母亲权益,部分公益组织会借此契机,关注单亲妈妈、贫困母亲等群体,呼吁给予她们更多支持与关爱。
最后,母亲节还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不同文化族群虽庆祝方式各异,但都蕴含对母亲的尊重与赞美,鼓励后人传承尊老爱幼美德。
母亲节诗词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岁暮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十五》
【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母亲节散文
一、梁实秋《想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姓沈,杭州人。世居城内上羊市街。我在幼时曾侍母归宁,时外祖母尚在,年近八十。外祖父入学后,没有更进一步的功名,但是课子女读书甚严。我的母亲教导我们读书启蒙,尝说起她小时苦读的情形。她同我的两位舅父一起冬夜读书,冷得腿脚僵冻,取大竹篓一,实以败絮,三个人伸足其中以取暖。我当时听得惕然心惊,遂不敢荒嬉。我的母亲来我家时年甫十八九,以后操持家务尽瘁终身,不复有暇进修。
我同胞兄弟姐妹十一人,母亲的煦育之劳可想而知。我记得我母亲常于百忙之中抽空给我们几个较小的孩子们洗澡。我怕肥皂水流到眼里,我怕痒,总是躲躲闪闪,总是格格的笑个不住,母亲没有功夫和我们纠缠,随手一巴掌打在身上,边洗边打边笑。
北方的冬天冷,屋里虽然有火炉,睡时被褥还是凉似铁。尤其是钻进被窝之后,脖子后面透风,冷气顺着脊背吹了进来。我们几个孩子睡一个大炕,头朝外,一排四个被窝。母亲每晚看到我们钻进了被窝,叽叽喳喳的笑语不停,便过来把油灯吹熄,然后给我们一个个的把脖子后面的棉被塞紧,被窝立刻暖和起来,不知不觉的就睡着了。我不知道母亲用的什么手法,只知道她塞棉被带给我无可言说的温暖舒适,我至今想起来还是快乐的,可是那个感受不可复得了。
二、丰子恺《我的母亲》
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是母亲的老位子。从我小时候直到她逝世前数月,母亲空下来总是坐在这把椅子上,这是很不舒服的一个座位:我家的八仙椅子是木造的,坐板和靠背成九十度角,靠背只是疏疏的几根木条,其高只及人的肩膀。母亲坐着没处搁头,很不安稳。母亲又防椅子的脚摆在泥土上要霉烂,用二三寸高的木座子衬在椅子脚下,因此这只八仙椅子特别高,母亲坐上去两脚须得挂空,很不便利。这椅子的里面就是通过退堂的门。退堂里就是灶间。母亲坐在椅子上向里面顾,可以看见灶头。风从里面吹出的时候,烟灰和油气都吹在母亲身上,很不卫生。堂前隔着三四尺阔的一条天井便是墙门。外面是染坊店。母亲坐在椅子里向外面望,可以看见杂沓往来的顾客,听到沸反盈天的市井声,很不清静。但我的母亲一向坐在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这样不安稳,不便利,不卫生,不清静的一只八仙椅子上,眼睛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母亲坐在这位子里可以顾到灶上,又可以顾到店里。母亲为要兼顾内外,便顾不到座位的安稳不安稳,便利不便利,卫生不卫生,和清静不清静了。
我四岁时,父亲不管家事,这期间家事店事,内外都归母亲一人兼理……我九岁的时候,父亲遗下母亲和我们姐弟六人,薄田数亩和染坊店一间而逝世。我家内外一切责任全部归母亲负担……她是我的母亲,同时又是我的父亲。她以一身任严父兼慈母之职而训诲我抚养我,从我呱呱坠地的时候直到三十三岁,不,直到现在。陶渊明诗云:“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我也犯这个毛病,我曾经全部接受了母亲的慈爱,但不会全部接受她的训诲。所以现在我每次在想象中瞻望母亲的坐像,对于她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觉得十分感谢,对于她眼睛里的严肃的光辉,觉得十分恐惧。这光辉每次给我以深刻的警惕和有力的勉励。
三、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会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四、老舍《我的母亲》
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她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母亲却无怨言,只说命当如此。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偷偷地考入师范学校,母亲四处借贷,含泪把我送出门去。除夕请假回家,母亲笑了,听说还要回去,愣了。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走吧,小子。
五、冰心《我的母亲》
母亲希望我早点成亲,毕竟三个弟弟都娶了媳妇,老大的“我”还是孤零零地过着流浪的生活。她在担心孩子们家庭的同时,总不忘教导孩子们,也不忘做家务去关心身边的人。她不但是我的母亲,而且是我的知友。她有现代的头脑,公平地接受现代的一切。她热烈地爱着家,以为一个美好的家庭,乃是一切幸福和力量的根源。
本期编辑:陈羽
责任编辑:肖海娟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