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曼家湾汉江边,望着一江两岸的山水景观和栋栋的楼房,令人处处感受到历史文化的璀璨与厚重,这里有秀美的山河,悠久的人文历史,神奇的传说和千百年来曼家湾渡口繁忙兴旺,令人心驰神往,江边渡口我曾以它为永久的记忆至今。
我曾多次因上县开会,几次坐过曼家湾渡口的渡船,那时摆渡的黄师傅我认识已久。渡船不知摆了好几辈,船身、木浆和几代的师傅不知经历了多少个坎坷岁月的磨砺,仍坚持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在江河上勇往直前,继承着汉水的交通航运,承载着迎来送往的重担,创造着历史文化的价值,一直至今日的和谐盛世,这里深藏着一个崇高历史文化、重视水运的精神家园。
曼家湾渡口由来已久,不知那朝那代开始有了曼家湾渡口摆渡的,据息曼家湾有三处渡口。
一、上渡口(火车站对门)最早设有渡口,摆渡人是黄师傅,他的一生在船上度过。以后就是他的后辈黄明武、黄明军兄弟二人接着摆渡,据说摆渡已是黄家的祖业,人老几辈都以摆渡为生,直到现在。他们摆渡以安全起见,注重和气待人,不辞劳苦,刮风下雨,有时半夜都还要为顾客运送物资和人,人老几代从未出过差错。70年代渡口为三线建设往返运输物资原料和人员,立下汉马功劳。80至90年代,乡村公路大建设也以渡口的渡船为水上唯一交通,上下运输物资,那时的渡口非常的繁忙和兴旺。
二、下渡口在沙沟口,摆渡人是彭家金娃子,摆渡为时六七年,最先摆渡是何一庆,若干年后彭又从何手上接过来摆渡至今,从沙沟台过往沙沟口,每人过渡一次收费5元。三线建设时,他们的渡船几年如一日的,上下运送物资,支援三线建设和公路建设。
三、国土局码头渡口,金子沟上火车站这是班船,上下运输,每天一来回四趟,摆渡人彭长立40多岁,在以前没修水库时彭在蜀河街跑班船,上火车站,一天两趟。水库修好后彭从国土局码头上火车站运货载人至今,一天四趟,约有三四年。
在曼家湾,大多数人家都有不同的船(小划子)捕鱼用,而他们邻里之间相互团结、互帮互助,各做各的生意,家业兴旺发达。如今家家住上高楼大厦,干工作的,上大学的,商店、铺面、维修、加工、电器、车辆等等的大变化,改革的开放,科学的发展,经济的腾飞,使的曼家湾焕然一新。
曼家湾渡口至今还在继续摆渡,是水运文化的缩影,这也是先辈们留给后人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曼家湾渡口是千百年来的渡口,渡船的摆渡人一代又一代的更换传递,他们聪明的智慧、拼搏的精神和历史的水运文化,有着无穷的魅力流传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