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河是够吸引人的,吸引人是在于她的魅力。
这里的山是秦岭南麓的余脉,淡去了巍峨险峻,却不失钟毓灵秀;水是秦岭深谷中流出的清泉,明澈而纯净;自西向东浩荡奔涌的是汉江,自北而南缓缓流淌的是蜀河;青山镶在水边,绿水嵌在山中,山水相依就温婉的生成了妩媚的风景。蜀河在这里与汉江交汇,形成一个“丁”字状,就在小河与汉江的交汇处形成了一个喇叭口,喇叭口两边依着山势建起房子,河西边是蜀河镇的主街道,分为下街,中街,上街,黑沟桥,上碥子,红岩碥,龙头嘴;河东边称作小河东儿,慢坡向上是谢家坪,小河东儿脚下延伸到河水与江水的连体岩石叫鳖盖子。江南岸峰峦叠嶂的是巴山。
这里江河交融山清水秀,远古时期先民们在此愉悦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经营着自己的日子,河边的小院落变成了大院落,大院落连成了一片,在人们的呵护中小镇渐渐兴盛起来。一天,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云游来到小镇,看到一河两岸绿树葳蕤房宇轩昂鸭肥鱼美民众喜笑颜开好不热闹,他也舍不得走了,直到下午还在街上转悠。忽然,脸上被什么叮了一口,他伸出左手在脸上一拍,顺便抹下来一看是一只粗胳膊粗腿的蚊子,顺口说道:“该死!咬我,我就把你们一扇子都扇到黑沟里去!”说完,轻摇蒲扇,街上的蚊子不见了踪影。千百年来,蜀河街上就再没有蚊子了,黑沟里的蚊子也不敢到大街上去。这个故事口口相传一直流传至今!
神仙游历过的地方那是很兴旺的。自蜀河于古蜀国在此屯垦建都短暂居留且有蜀王驾崩葬于斯而得名以来,从1700多年前的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在淯溪口(今蜀河口东)置兴晋县始,历经南北朝西魏置淯阳郡,北周改名黄土郡,隋朝初年改置黄土县,唐朝初改为淯阳县,宋朝初废淯阳县入洵阳县的漫长过程。明清时期蜀河发展到鼎盛时期,奔腾不息的汉江黄金水道,向东直达湘鄂向西连接川渝;蜀河河谷坦荡平缓环绕秦岭直通西安交会关中及西北华北。此时湖广移民大量涌进,穆斯林也时有进入,一时间古镇商贾云集,商号商铺林立,货栈钱庄遍布,山里的土货和外来的洋货在这儿集散中转。蜀河下街头外汉江码头舟船簇拥,各色船只停泊延至到上游金子沟,商人船帮骡马帮长扁担挑货客撑起了小镇的半边天……因运而生就有了中街后面的充满荆楚湖广南方建筑风格的黄州馆,就有了上街黑沟桥畔充满西域伊斯兰文化建筑特色的清真寺,就有了小河东那儿洋溢着秦晋气息的山陕会馆三义庙,就有了下街崖头守望江滩的本地船帮会馆杨泗庙,街面上还有江西馆湖南馆……八家巷六合坊马家院子曹家门楼等无不给这座古镇留下繁荣的印记。
蜀河,曾经的革命老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中央中原军区南路突围部队、中共第一分区镇(安)郧(西)洵(阳)支队都在蜀河周边活动过。家住杨泗庙附近的项鸿国是我党地下工作者,延安抗大毕业后受党的委派,回家乡组织游击队在陕鄂边区开展斗争,配合解放军攻克蜀河开仓济民,后在棕溪武王遭国民党反动武装围攻壮烈牺牲。蜀河经历了曲折的两次解放。1948年5月蜀河解放为新设革命政权上关县民主政府临时治所,隶属湖北省两郧地区,1949年8月设为新生的洵阳县民主政府临时驻地。新中国成立后的1964年陕西省政府正式设置蜀河镇建制,系当时全省县以下四个建制镇(其余三镇为户县余下镇,武功县普集镇,宁陕县阳平关镇)之一,是旬阳县的第一镇。
1965年2月初,时任陕西省委第一书记后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视察旬阳,经蜀河去白河,在蜀河召开的扩大干部会上讲的话一定还有年长者记得:“……这干部那干部群众热爱的就是好干部;这政策那政策老百姓拥护的就是好政策!……”当他看到陕南的贫困和听到干部代表的反映,回省里研究后就免除了陕南的棉花征购任务减免了公购粮数量的一半,在当时为陕南人民减轻了不少的负担,那时总书记说的话现在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些红色印记彰显着蜀河的辉煌。
蜀河的文化元素是上档次的。旧时每到春节,正月初四彩莲船就上街了,一家一家门口过,每到一家铳炮喧天,地上炮纸屑厚厚的铺着,脚底下都是软绵绵的。坐船的太公娘子男扮女装,也有年轻的媳妇儿或大妈担当,扶船的姑娘都打扮的花枝招展,船太公戴一顶翻卷的椭圆的没有帽顶的旧草帽,摇婆子头戴老婆帽脸上画些麻子点,耳朵上吊着红辣 椒,手拿棕扇,醉步扭捏一副滑稽相,锣鼓乐器一阵急一阵缓的敲着,走一家这些把式们触景生情随口编出流畅的花鼓词来,祝福的恭贺新春的,也有幽默风趣的,直让主东和看热闹的人心花怒放。花鼓子唱的响亮,锣鼓乐器敲得抑扬顿挫,有时在较大商号门前还要唱起有本头的《贾静莲回河南》之类的七岔子或八岔子。有时下街扎了船,上街也扎了船,小河东儿那边也扎了船,附近乡村也扎了船,都要来街上露一手,常常是这家离开那家登场,下街玩到上街,前街玩到后街。
后来,这里兴起了“双彩车”,船改为了车,里边改坐两人,两边加了撑伞的姑娘,前后撑船变为拉车推车的,彩纸扎成的花船变成彩色的布围成的花车。仍唱花鼓,以舞蹈形式见长。现在已成功申遗,列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玩狮子要扎花灯,蜀河街上的花灯就数项家符家王家曹家等十几家扎得好。彩纸裁成大小不一的方形,用筷子粗细的竹签作轴将纸块卷起来,一头杵在平面上将纸卷下压成型,然后抽出竹签就做成长短不一的纸管;纸花很有讲究,把正方彩纸的每个角依次用竹签卷起压缩抽出竹签,再展开就是四个花瓣,对准中心将花瓣交错粘在一起,中间粘上黄色或紫色的细纸丝就是花蕊;另一种是把几色大小一样的方形彩纸放整齐,然后左右对着叠成一个条拦腰用皮纸绳扎紧,再把两头的纸一页一页拉出来,里层的拉直外层的依次球形展开,就是漂亮的纸花了;再用绿纸剪出各种绿色叶片;行家们用竹篾制作成各种动物形状,糊上白纸用各种颜料画出动人的图案,配上各色纸管纸花串成的花絮,就像现在的风铃,晚上在彩灯里点上蜡烛,那个惊艳足以叫你目不转睛。花灯除了十二生肖灯还有鲤鱼跳龙门、凤凰戏牡丹等等。狮子玩得好,喝彩的词儿好,人们仍忍不住欣赏花灯的惟妙惟肖色彩斑斓和精巧的手工。玩狮子一般正月十二开始,一直要红红火火玩到元宵节晚上的通宵达旦——正月十六清晨烧狮子送狮子回天。
平常月份里,杨泗庙黄州馆三义庙的戏楼也不甚闲着,各个商会商号船帮都会安排在自己的会馆里举行属于自己的盛会,请来戏班子,唱个三天两天的大戏,商会商号船帮的繁荣昌盛就在这些盛会和大戏里,街上的居民们的欢乐也在这些盛会和大戏里。汉剧汉调二黄秦腔眉户梆子等南腔北调在这里生根根长芽芽开花花。
蜀河的餐饮很有讲究,主要有两大流派,大众化的“蜀河八大件”以八人坐八仙桌八荤八素再上八道大菜(四干四汤)而出名,现在亦申遗成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再就是穆斯林的清真烹饪技艺,早些年蜀河的穆斯林烹饪师傅能做出纯羊肉的“清真全席”八大件,和汉人的“八大件”相媲美,甚至有过之而不及,被人们所推崇。蜀河不乏民间烹饪高手,据说项老(春波,曾任洵阳县副县长)能把洋芋片切得像白纸那样薄呈透明状,萝卜丝切得如丝线一般细,能把豆芽腿腿拉成四瓣,拌汤蛋蛋儿能做成空心的……蜀河的餐桌上色香味趣是具有诱惑力的。宴席上敬酒陪酒各有讲究,然后猜宝划拳打杠子,划拳要涨五根子(虚加1——5五个数)那是饶有窍门。
……
蜀河,充满无限魅力的蜀河!
曾经的繁荣与辉煌积淀成为了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蜀河不同凡响的屹立在汉江岸边!老街道上的鹅卵石磨平了凸面,青石砌成台阶磨成弯弓月亮,寺庙馆坊,逼仄幽巷,深宅大院,古朴门楼,栗色而铮亮的八仙桌太师椅精神矍铄的老学究,戴着老花镜绣花的老太婆……今天,老街的外侧沿小河边高楼拔地而起,小河上架起了公路桥,一河两岸吊脚楼小洋房把上砭子红岩碥与小河东鳖盖子连到了谢家坪;汉江大桥贯通南北,汉江蜀河电站水库碧波荡漾……街道上宝马奥迪穿梭如织,西装革履的帅哥,高跟鞋黑色长丝袜短裙短袖的靓妹,手提肩挎长枪短炮的游人四处捕捉着梦的灵感!
一座古老深邃而又洋溢着青春张力的小镇会给你带来不尽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