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日瞭望网!

今日瞭望网
中华姓氏文化瑰宝“钜鹿世家”堂号额
作者:梁延余 口述/ 潘文森 刘贵棠 潘文进 整理   2023-06-23   浏览:5716

微信图片_20230623114148.jpg

  精美的石雕堂号门匾钜鹿世家”,它具有独特的中华姓氏文化研究价值。这是双河镇唯一仅存的中华姓氏文化瑰宝。

只要看到“钜鹿世家”石雕门额,凡知晓中国百家姓氏文化的学者,就能够一眼看出这是一家姓魏的大户人家,并且是祖籍来自河北巨鹿,是“巨鹿魏氏” ,他们是后魏、北齐时的名门望族。魏氏郡望巨鹿郡,堂号“巨鹿堂” ,巨鹿魏氏是周文王的后裔。双河梁家台子古典建筑的第一主人,魏姓人家敢称自己为“世家”,是有深远的历史渊源,世家的意思是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人家。《史记》中有《世家》三十篇,有《陈涉世家》《留侯世家》等历史名篇。魏氏的郡望在河北巨鹿,祖居地下曲阳,是今天的河北晋州市,下曲阳是古邑名,先属于燕国,后属于赵国。

西汉设下曲阳县,属于巨鹿郡管辖,魏歆在西汉汉成帝刘骜时任巨鹿太守,并封为“巨鹿侯” ,魏氏是中国中古时期的豪门世族,曾经在西汉、东汉、三国、南北朝、隋唐时期世代为官,特别活跃于北朝和隋唐时期,历史上魏氏人才辈出,唐代魏征,耳熟能详,就是巨鹿下曲阳魏氏后裔,杰出的代表性人才之一。魏姓源自西周文王姬昌的姬姓,武王伐纣时,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毕公高封于毕地并建有毕国,毕国亡,他的后裔毕万逃亡于晋,因为屡建战功,晋献公封赏于为魏,成为晋国六卿之一。三家分晋时,魏大夫建立了魏国,公元前225年,秦国灭亡魏国,魏国的魏王后裔迁移到河北巨鹿下曲阳定居,沦为庶民,后来中华民族大融合,大迁移,部分魏姓后裔移居双河,但仍不能忘怀祖居地和祖先巨鹿魏氏,在旬阳双河新建的华堂,安置堂号门匾,题刻为“钜鹿世家”。

在历史上,魏姓和潘姓同根同源,魏、潘两姓都是来自姬姓,祖先都是西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毕公高。周文王姬昌的儿子毕公高,被封在毕地姓毕,建立毕国,在现在咸阳西北。毕公高的后裔毕万,后  巨鹿世家正房内道光三年的石雕香炉来又封在魏地姓魏,是战国七雄的魏国王族,所以魏姓人的始祖是毕万。

微信图片_20230623114153.jpg

“钜鹿世家”门匾,对于研究双河地区的姓氏文化和移民文化,提供了重要历史佐证,是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它镶嵌在古香古色的徽派建筑大门顶部的墙壁上。现在依然完美保存在旬阳县双河镇卷棚村梁家台子黄花坪的花房门面之上,格外美丽醒目,独特珍贵。碌碡石质堂号门额,上方雕刻二龙戏珠,圆形的宝珠上刻饰双“喜”图案,其余三边装饰连云纹、缠枝蔓草纹。额文“钜鹿世家” ,剔地浮雕,笔画细腻,字色墨黑,字体隽秀,灵动飘逸。它与梁家台子徽派建筑完美结合,构成双河镇珍贵的田野古典建筑景点,为发展美丽乡村游,丰富了独特的人文景观资源。

不清楚是什么原因,梁家台子花房建筑主人魏姓人家,后来转卖给梁家,名为梁家台子。花房上房正堂现存碌碡石雕香炉一只,阴刻有文字,文字记地名叫“黄花坪”。

“钜鹿世家”堂号门额的发现还藏有一个玄机!魏家把花房卖给梁家,矩  因为房主人改名换姓,更换门庭,魏家门额不适合梁家人使用,如果拆除,破坏了古建筑的和谐美。于是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用纸筋石灰浆封住漆书写“山清水秀”门额。

梁家前人换额,后人不知。在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期,又把梁家山清水本德  境迁,梁家后人在修缮花房时,风化的纸筋石灰底子全部坍塌剥落,突然露缮转星移,因雨水侵蚀,为人民服务门额风化,露出“山清水秀”门额。时过出了“钜鹿世家”原装堂号门额,这个姓氏文化瑰宝,重见天日,得到了意外之喜。  

双河自古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地形缓平,良田万顷,山清水秀,美景连珠,民风纯朴,物产丰富,文化厚重,美食独特,是乡村振兴,发展美丽乡村游的理想之地。自古流传着这样的口头禅“龙家河的盐,西岔河的田。圣驾河草鞋,竹筒河的钱”。

距此不远还有一个杨家台子,是“陕西省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杨家台子花房,与梁家台子花房毗邻是乡村游的黄金搭配人文景点。

梁家台子花房附近有自然景区流沙沟,它与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中流沙河,名字雷同。流沙沟自沟口到沟垴有景点:里瓦罐、外瓦罐、水洞子、美女晒羞、石梯子、狮子岩、大羊圈、小羊圈、硝洞子、蚂蝗槽和燕子洞。这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景点密集,真美丽乡村游的好去处! 

投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