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蜀河镇杨泗庙位于该镇古渡口上崖,坐西向东,北依山坡,据残碑推断,杨泗庙建筑年代不晚于乾隆年间。由于汉江沿途九曲回环,多遇险滩,水流湍急,汛期洪峰相遇,宣泄不畅,造成水患频发。因为杨泗爷具有斩除蛟龙,平定水患之能,而广泛信仰。经过历史的流逝,民间道教更将杨泗爷推崇为除妖斩鬼的一位威武尊神。农历六月初六为杨泗爷圣诞。道教尊号为:九水天灵大元帅紫云统法真君水国镇龙安渊王灵源通济天尊。
清朝初期,社会发展,商品经济突飞猛进,商贸流通发达繁荣。因蜀河是汉江上游重要交通要道,自然渐渐形成陕南最大的物资集散地之一。南货至此北上柞水直至西安,北货至此装船南下至老河口到武汉等地。那时候陆地交通还处于闭塞状态,水运极为兴盛,船楫连接数里,日泊大小船只百余艘。于是船主和船工集资在蜀河口修建古雅壮观的“杨泗庙”作为议事和来往聚会、休息场所。又因汉江滩多险急,各类船只到此停驻,至杨泗庙祭拜杨四爷以求来往平安,一帆风顺。
杨泗庙正门两侧有青瓷嵌贴对联一幅,上联是“福德庇洵州,看庙宇巍峨,云飞雨卷岿屹立”;下联为“威灵昭汉水,喜梯航顺利,浪静波平任遨游”。因杨泗庙是“船帮”乞求神佑之地,故其戏楼又名“明德楼”。每年六月初六,举办杨泗庙会,院内搭台唱戏,上演汉剧及各种地方戏剧,场面壮观,非常热闹。杨泗庙因此而成为当地百姓物资交流场所。
相传民国壬戌年秋季,旧历八月十七、十八两日,大雨如注,益以飓风,山洪突发,江水暴涨,汉江沿岸被湮没,片瓦不留者甚多;近江之处,更无侥幸。当江水漫进蜀河古街内,街民们纷纷跑至杨泗庙,有的还上戏台避水,下街民居屋发柱倾,沉没水中。八月十八日,创痛未复,狂风又起,霖雨历经一昼夜不止。洪波惴悍,席卷而来,惊风驾浪,江水泛泛上升;杨泗庙之下街民家中剩馀之稻,幸留之屋,黄流所至,一洗而尽。
洪水还在泛滥,其时,水刚好涨在杨泗庙门口的台阶上,古镇的老百姓急得团
团转,说水要是继续往上涨的话,那么整个古镇就全被淹没了,那河对面的老百姓却说,唉!别愁,没事的,你看杨泗爷坐在门口洗脚呢!洗完脚水就退下去了,当杨泗爷洗罢脚,穿好鞋,站起身,面向波涛汹涌的汉江,只一挥手,果不其然,水就退下去了,于是就留下这段神奇的故事。
人们为了纪念杨泗爷,纷纷前来烧纸上香,谟礼朝拜。渔民船夫还集资为杨泗爷装修庙堂,塑了神像,像两侧对联为“造就七岁神童子,威镇九江平水患”。
原载2018年《民间故事选》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