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日瞭望网!

今日瞭望网
回不去的芳华 文/刘家胜
作者:刘家胜   2023-07-08   浏览:4071

   人生就像一杯茶,沉浸在透明的水中,慢慢地品尝着,犹如悠悠梦境里,天真烂漫的学生时代,仿佛就在昨天。

       

1.png


古老的三义庙是旬阳县蜀河中学的门楼,五指柏树下是我们的教室。我是六六级一班班长,唯恐学习成绩落在其他同学后面,感到学习的压力,那时就暗下决心,发奋图强,迎头赶上。


 我爱语文课,徐老师和蒙老师给我们带过语文。两位老师都严求写好字,造好句,打下文学创作基夲功,写作文语句通顺,朴实无华,段落清晰,文字流畅。写写论文对论点论证据准确表达。

  

数学课贾老师讲代数方程式解晰清楚,演算要求准确无误。


张老师几何题犹如一条清冽的溪水,那条溪水像弧线紧紧缠绕轴心转动,潺潺流水在同学们心里流淌。


肖老师物理课生动活泼,言子文颇多,妙语生辉。


同学们认真学习丁老师的俄语课和时政课,记住俄文单词以及发音,在舌头上的卷舌音高一句低一句,无论俄文或汉语里语句,宛如一只颠簸的小舟,像似在大风大浪里,满载着知识和力量,驶进在同学们一个个心灵里的港湾。



同学们在清晨钟声中起床,课堂上朗朗读书声换发着青春的生命力。深夜里在灯光里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补习功课。一群豆蔻年华的少年学子,不负韶华而刻苦学习,实现着美好理想。


一九六四年五四青年节那天,我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在上初二时,被选为蜀中学生会主席。我虽然沒当班长了,同学们还是亲热地喊我老班长。老师的信任和同学们的爱戴,是我进步的动力。


一九六五新学期,我又担任蜀河中学团支部副书记,随后又被评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光荣地出席1965年旬阳县学毛选积极分子会议。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旬阳县委的表彰大会。


2.png


那时蜀中校园在团结,紧张,严肃,话泼的氛围之中,同学们文化课学习热潮高涨,追求新知识的是迫切渴望,教学持序有条不紊。


  每一个单元课程测试一到二次,还有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这种你追我赶,力争第一,超越自我的学习风气蔚然成凤。


中午,蔚蓝的天空下,和煦的阳光投进校园。体育课何老师带队到校外体育埸,橾场上五星红旗,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显得十分鲜艳。橾场有50O米和1000米不同的田径跑道,跑道中央有蓝球场和排球场,还能踢足球运动场。


跑道外圈有单扛和双杠和吊环等露天的体育设施。同学们在何老师安排下,把两个班按顺序分了几个项目进行训练,都在积极参与各项比赛活动。大家在欢歌笑语中进行每周一节体育课。


学校伙房在教室下边,劳动课主要给伙房挑水,供师生饮用。要到蜀河口河边挑水,几百步石阶路台,上下行走还得十分注意安全。


那时没有自来水管道设施,同学们挑水来解决学校用水的困难,又能提高劳动锻炼和集体主义思想意识,同时是贯彻毛主席五七指示,一种劳动实践过程。

在紧张的学习期间,按上面指示,学校放十五天忙假,下农村去生产队收割小麦。有些同学,他们用纤细灵巧的小手,把小麦攥在手中,用力一镰刀,梱成一小结,放在地上。有的把小手磨出血泡泡,尽管累了困了,还得坚持。


不大一会儿,就放倒一大片麦浪。在田野里,风和日丽阳光下,同学们体验着劳动带来的喜悦收获。


我的家住棕溪街上,与蜀河街相距六十华里。那时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回家要步行。回家的路是一条长满荆棘的人行便道,沿着江边崎岖小路行走,还得从汉江过渡。


有一次我和陈安礼同学,从学校下午两点走到关口铺沟渡口已五点钟了,看到天气有变,担心下雨,汉江上游发水,为了赢得时间,就从铺沟口过渡,上船后遵照船太公吩咐,注意安全事项,争分夺秒地抡在雨前,咬着牙关不放松,双手握着桨把,乘风破浪从北岸驶向南岸。


过了江后快速地从红号村砂石滩中上了碥道。走到棕溪口时已近黄昏,小河又涨了水,河边过不去,只能从马家嘴上山崖边行走,终于在天黑前走到棕溪。第二天中午,我们又得匆匆忙忙地返回蜀河中学。


就这样,在上学地几年时间里为了回一趟家,取点生活费和干粮,就要把一天的时光白白浪费在行走的路上了。


这是一段回忆珍藏着懵懂的青春,一份真情学子追求进步的眷念,一份人间苦,珍惜美时光,镶刻着艰苦奋斗着,一路走来的平凡而又绚丽的少年时代,这是我回不去的芳华岁月、我的回忆。


一九六六年开学,校园里出现了学习两报一刋的政治气氛,文化基础课程少了,而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多了。


六六年夏收前后,批判(三家村,四家店)逐步深入,开始出现了大字报攻击老师,横幅标语和大小字报白花花一片笼罩着校园。不久,在轰轰烈烈运动高潮中,文革工作组驻进蜀河中学。


从此,逐步形成(造反派,保守派)两种思潮,两种观点,导致两种派性滋生。


我们即将毕业,多数同学处于沉默和观望,企盼早日结束这场突如其来的运动。

然而事与愿违,应届毕业生和其他年级都留下来,参加复课闹革命。在六六,六七,六八年间并没有多少文化课,老师们处于焦虑状态,学生们放任自流着。而后还参加红卫兵串联活动。大好年华就这么蹉跎着。


投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