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日瞭望网!

今日瞭望网
今夜有暴风雨 文/夏崇庆
作者:夏崇庆   2023-09-23   浏览:1256

周五上午,在市上参加完防汛防滑调度会后,领导连会议餐都来不及扒一口,提着几盒药片,就匆匆上车,催促我开车赶紧回镇上。我说:“已经在镇上连续值守两个周了,该回去看看,何况,今天是周末。”

领导说:“预报今晚有大暴雨,我们镇泥石流频发,放心不下啊!”回到镇上,望着黑云密布的天,我说:“我就直接到防滑点上吧。”正好县上派来的防汛防滑“防抢撤”督导队,也已到镇,他们中有防滑办的专家,也有纪委同志。调度会上要求要“科学防滑”。他们上午参加完防抢撤业务会。会后不到两个小时,就已经入镇了。油门未熄,领导打着伞,在雨中和镇上干部简单交接几句,就要开车直奔防滑点了。嗯,真是见证了旬阳干部立马就办的“旬速办”了。

雨淅淅沥沥地洒着,沿途沉甸甸的苞谷棒子,光秃秃的烟叶秆子和几户零星的民居,都在雨中紧张地静默着。一个穿着蓝色工装的小青年,拿着一片金黄亮色的烟叶,站在烟叶烘烤炉前,给几个烟农讲着什么。五十多岁的镇干部,打着伞,穿着胶鞋,在一户民居的后阳沟,仔细查看着。后阳沟后面的山坡上,有几个人影晃动。我知道,他们也在勘察着屋后的山体,是否有裂隙或灌水等隐患。见我们车子“哼哧哧”喘气不前,从屋里立即冒出几个烟农,喊着号子,自发为我们推车。我们忙下车,给他们发了一圈烟,提醒他们:“老乡们注意啊,今晚有大暴雨。”

他们说:“我们知道,镇上干部昨天到我屋,给我们发有防滑预警明白单。”弃车徒步二十分钟约两三里泥泞山路,我们终于爬到了防滑点。资料显示,该点是镇村干部在专项巡查中,摸排出来有泥石流滑坡隐患,威胁群众511人。

包村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正在搀着一个老太爷和两个老奶奶,向一里之外的邻居家转移。见了我们,那位老太爷不忘抖着山羊胡子,用拐杖叩着地面,想和我们理论。不料,拐杖插进泥地里,怎么也拔不出来。他只好把肚皮靠在拐杖把上,喘着气,一顿一顿地“训”着我们:“我老汉——八十三——见过风雨——万万千,没得事啵!”想想北京门头沟,想想陕西沣峪口,再想想去年河南邓州,以及调度会上要求的“宁防十次空,不放一次松”,我向村支书递了一个眼色,他背起老太爷就走了。

最难缠的是这位72岁江姓老人。是村支书的四爹,性子犟,大集体时,老人当过生产队的封山育林员。曾扛着木杠子,把一个用土枪打青羊的猎人,追了一面山。

我给老人点了一支烟,拉着老人的手说:“江老,若不是您老人家,年轻时封山育林搞得认真,哪里有现在这一面绿水青山啊!”老人叼烟的嘴巴颤了颤,肩膀又抖了抖。同行的纪委同志也打趣说:“你这工作搞得好,连总书记都称赞,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老人脖子一拧,终于挤出一句话:“若不是我老江盯得紧,这一面山,连树根草皮都叫人挖回去,烧柴火了。”

见他有所松动,我们就给他讲这几年的极端天气,以及周边镇村暴雨滑坡伤人死人的惨痛例子。

抽了一支烟,他又憋出一句:“我躲个三五天,保个老命儿,可这猪,一顿不吃就不行。”

村党支部书记说:“四爹,我腿脚勤快,天一晴,我就回来给你喂。”闷了闷,他又蹦出一句:“我这两个肩膀抬一张嘴,到人家屋,吃住几天,咋好意思啊!”

包村干部立即掏出两百元,说:“这个你不管,有我呢!”我轻轻看了包村干部一眼,他说:“我们当干部的,就应该这样。”见他还在犹豫,村党支部书记忙一把把他四爹的钥匙抢过来,麻利地锁了门。把钥匙塞进他四爹的口袋里。包村干部和我们,像簇拥着劳模英雄一样,护卫着老人赶紧撤离。村党支部书记落在后面,满头大汗地追上我们,骄傲地把一把钥匙向我们晃了晃:“我担心他夜里偷着回来住,就又加了一把锁。”

我说:“是的,什么钥匙开什么锁!”

纪委同志说:“什么事,都得多上一把锁,安全。”

把这511人,刚安顿好,雨下得更大了,叮叮咚咚砸在瓦屋顶上。还伴着尖利的像吹着哨子似的风。我们正在惊恐,只听刚刚离开的地方,传来哗啦啦一声巨响。穿着雨衣,打着手电,拄着柴棍,我们又逐一查看了村里其他几个院落。除了哗哗的雨声,村里静静的,似乎在安全的深梦中。回到镇上,已是凌晨两点多了。防汛值班室的灯依然执着地亮着。领导还在逐一等着各村报来的平安电话。

包村干部只轻轻地说了一句:“平安转移!”便软绵绵地靠在我湿漉漉的肩膀上。


投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