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荡》戏里戏外 文/唐巴
一部戏的成功,其合和的因素很多。《黄天荡》演出成功首先可以肯定地说是当时旬阳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的结果。在八十年代初,发展经济的大环境下,重金打造文艺作品实在难得。其二是一群搞艺术且独具慧眼人的智慧结晶。其三是旬阳文工团演职人员们精诚团结不懈追求忘我工作的结果。真正的艺术品是不可复制的,今天回首当年汉剧《黄天荡》排练演出期间的许多故事,真让人豪气冲天、荡气回肠,感慨万千。
《黄天荡》剧本原取材于《警世恒言》,写涿州苏云上任途中被江湖大盗徐伦、陶大等十八弟兄谋杀于黄天荡,其遗腹子偶被徐伦捡去,取名徐继祖,交陶大夫妇养大成人,后得官,接生母冤状,经详状、审陶、断案、惩凶,终与生母家人团圆的故事,寓意惩恶扬善。在历来各剧种的演出活动中,很少演出全本,有少量的剧中折子戏出演。1981年在陕西省首届汉剧调演中,旬阳文工团演出汉剧整本《黄天荡》,才使人们得以窥其全貌,目睹了《黄天荡》那久绝于世的武演的表演形式。
1977年旬阳文工团开始恢复演出古典戏剧,排演的第一本是大型汉剧《十五贯》。此剧在太极山城的汉江剧场里连续演出了十九场,场场爆满,座无虚席,站票把小小的剧场的走道台前拥塞的水泄不通。此后剧团到安康、汉阴、石泉等地巡演,好评如潮。旬阳文工团似乎一下子找到了突破口,找到了一个剧团本应走的路。就这样剧团开始寻找合适自身优势的剧本来演出,78年排演本戏《假婿乘龙》以及具有喜剧色彩的折子戏《费姐》,79年排演《墙头记》,80年剧团多方打听寻找邀请到京剧老艺人高善斋,来旬阳文工团做导演,一年多时间,他给旬阳文工团排导了大量的大型汉剧剧本,如《狸猫换太子》(上下本)、《越王献西施》、《棒打无情郎》等等。此后旬阳文工团便在安康地区境内巡回演出,直到81年的夏天。这个时候的旬阳文工团就像个农民,真正地收获得满仓满园。
接下来这个农民就在思考,下一年该种什么?剧团领导们以及编导组,请来主管文化的副局长李志明,大伙们分析探讨寻找什么样的剧本来排演,派人上安康请来王道中、王林夫,二王是安康地区戏剧界的两个顶尖人物,请他们来旬阳商讨定夺,最后定下来排演大型汉剧《黄天荡》。由王道中口述,王林夫执笔,恢复原剧本后,对其进行改编,邀请安康汉剧团张光明老师来做《黄天荡》的导演。同年秋天,此剧参加陕西省首届汉调二黄调演,荣获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陕西省这次在安康举办的首届汉调二黄的调演,得到了湖北省武汉汉剧院的高度关注。由院长陈伯华、副院长李罗克带领湖北省汉剧各方面专家组成的观摩团,远赴汉剧艺术的故乡安康,参加观摩这次汉剧调演盛会。湖北省代表团与会期间,展演了他们的代表作《柜中缘》。李罗克院长在观看《黄天荡》之后,亲自到旬阳文工团的住处安康地区招待所,寻找刘成良。二人一见如故,当下收刘成良为弟子,对刘老师表演的人物陶大给予高度的赞扬。会后李院长写了一篇关于旬阳汉剧《黄天荡》的观后感,文中道:“这次旬阳代表团演出的《黄天荡》得到了群众的赞许,也给予我很大的启示。旬阳的《黄天荡》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艺术的同时,不被传统所束缚,大胆革新和创造。尤其是‘审陶’一场戏中的很多表演,是湖北过去传统剧中没有的,人物动作设计的非常巧妙,富有创新精神,非常生动的刻画了陶大这个人物形象,整个戏表演清新自然,并且赋予了此剧浓厚的汉剧特色。”
82年初夏,李院长带领他的弟子湖北武汉汉剧院的杨沫超(武丑)、夏荣诗(净行),王燕燕(小生)此人系李院长三徒弟的爱人、于国豪(汉剧作曲家)等,师徒们再次对《黄天荡》从各方面进行加工处理排练。李院长此行也想给刘成良——这个新收的弟子,实实在在的教一些丑行的活儿,真正地不枉此生做了师徒一场。
82年的盛夏,特别的炎热。刘成良老师在白天排练之后,每天晚上在旬阳汉江剧场的舞台上,一遍一遍的练习他在剧中的表演。练习一遍,在舞台边上放一枚小石子,一遍就是二十多分钟,天天晚上练习到后半夜的二、三点。
“审陶”前幕,说的是陶大的养子徐继祖任八府巡按,无意中接到了生母郑氏的状纸。徐继祖突然间发现了错综复杂的恩仇关系,决定派人去接既是奶父,又是仇人的陶大,进行智审。刘老师扮演的是陶大这个人物,一上场他采用“鼠出洞”的动作,用袍襟遮脸,一下子蹿到台前,身躯下低,双手簌簌地抖动着袍襟,在猛一翻袍襟,斜拉胡须高举纸扇于脑后,来了一个高亮相。武场撕拨中,一双眼睛骨碌碌四下乱转,随即用扇子指挥前来接请他的校尉们头前先行,而陶其后蹑足跟至下场门,仔细观察校尉们骑马远去的背影,见没有异常情况,突然回身,矮子步溜回上场门展扇亮相,再猛地翻扇遮住身躯,猫腰前看,抬身远看,再试探性的慢慢走几步,又突然机警地翻扇回头观望,肯定一切确实安全,才大踏步飞奔下场。这一段看似复杂的表演,其实也就是接奶父陶大回八府巡按府途中的一个过场,在戏剧的表演中也不过是几分钟的事。而当年的刘老师一练就是几十遍,一练就是多少个小时,多少个酷暑之夜伴随着刘老师苦练的身影。刘成良老师用一系列的动作身形、面部表情、眼睛的旋转,以及扇子的动作表演,净丑合一,塑造了一个江湖大恶贼的人物形象。把机警、狡诈、欢喜等复杂情绪准确的表现出来。接下来就是《黄天荡》中的重头戏武演《审陶》,也就是武演表演形式《黄天荡》中生丑的对手戏。在此折子戏中刘老师的表演和练习之刻苦,表演之精彩那就更用说了。
安康杨明灿老师在观看《黄天荡》后,书写文章道:“汉剧传统戏《黄天荡》是个咬手戏,往往使净、丑行当的演员望而却步,因为剧中每折戏都是要看演员表演火候的重头戏。尤其是陶大这个惯走江湖、残暴狡猾、贼性十足的角色,要演好这个角色,必须丑、净兼备,戏剧武功以及表演功底扎实,还需具备念白有功,舞台表现力强的丑行演员才能胜任,否则往往费力不讨好,而刘成良老师却准确、细腻、精彩地塑造了这个人物的形象。旬阳的汉剧《黄天荡》,从改编整理到演出,干净利索,严肃认真,音乐唱腔流畅地道。”
在《误上贼船》中,乐队队长梁金和大胆地将旬阳的汉江号子运用其中。汉江号子的运用,使观众从感官上,迅速置身于跌宕起伏的汉江之上,更是给贼人即将行凶的惨剧烘托出紧张气氛。几十年后,《汉江号子》几次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在省内外参演,引起关注和赞扬,这与当时的创新运用以及对后来者艺术人才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李罗克院长在81年观看此剧后对他的弟子们说:“有意思的很啰,十八个贼人大小各有特色,几个把小贼娃子演的好哇!”,他夸奖旬阳剧团的演员队伍,演技技艺相当。连小角色的表演都颇见功力。
在接下来的《祖孙邂遇之吸水》中,程新桂老师扮演的是徐继祖的亲奶奶苏张氏。在村外取水时,见到一位貌似自己儿子的少年郎。这个少年郎徐继祖由旬阳文工团的青年演员柯贤金扮演,二人皆是唱功白口表演俱佳的好演员。二人把看不到的血缘情谊,演绎的十分到位。
笔者系刘成良老师的外甥,也是其弟子之一,有幸参加了当年《黄天荡》的演出活动,李罗克、刘成良二位老师都曾经给予笔者传授过净丑行当的各种表演程式和技术,使笔者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获益匪浅。
八十年代初,是旬阳文工团的艺术事业的鼎盛时期。对于目睹过《黄天荡》芳容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场品味层次较高的艺术盛宴。演员阵容庞大,行当齐全,个个唱、念、做、打功夫成熟,年轻有为风华正茂。演员刘成良、胡贵梓、柯贤金、王大俊、邹功针、周家莲、程新桂,徐庆莲、杨明芳、张祖芳等等,他们尽情地在《黄天荡》剧中散发出个人无限艺术魅力。文武两场行当齐全,灯光音响舞台美术人才济济。
《黄天荡》的汉剧音乐主创人员张福成、石德达,梁金和等,灯光音响蔡勇、高峰,舞美李映东、汪复志等等一大帮《黄天荡》的台前幕后工作人员,为此无私的奉献,忘我的工作。地、县级各部门领导密切关注,给予充足资金,全心的关注、关爱和关怀,以及旬阳文工团的艺术家们团结一心,成功的演唱出汉剧《黄天荡》。他们唱的荡气回肠!唱的豪气冲天!唱出了赤子们的热爱之情!唱出了汉调二黄最美的音乐旋律!唱出了他们最美丽的青春之歌!
作者简介:
柴子彬,笔名唐巴,文革初中生,1981年进旬阳县汉剧团主攻架子花,1990年调文化馆,做群文文艺创编导演三十多年至今。
责任编辑:肖海娟
本文TAG: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