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旬阳文学 > 旬阳散文

消逝的水田 文/书笑

作者:书笑 时间:2024-12-12 14:44:57 点击数:
导读:记忆里,老家的村庄连着一大片水田。谷雨过后,母亲便忙着泡谷种,选取个头饱满的谷粒,用冷水慢慢浸泡,等到小谷粒吐出牙嘴,选一块施好草粪的肥田,播撒下春的希望;父亲则忙着犁田、上田坎、背粪,抢在谷粒长成秧苗前,做好栽秧子的前期准备。谷粒像襁褓中的婴儿,在母亲的呵护下生根、发芽,一天天慢慢长大。等到长成七八寸长的秧苗,就到了拔秧苗、栽秧子的季节了。插秧最考验技术,根太入泥,苗不容易长出来,还容易烂根,太

记忆里,老家的村庄连着一大片水田。谷雨过后,母亲便忙着泡谷种,选取个头饱满的谷粒,用冷水慢慢浸泡,等到小谷粒吐出牙嘴,选一块施好草粪的肥田,播撒下春的希望;父亲则忙着犁田、上田坎、背粪,抢在谷粒长成秧苗前,做好栽秧子的前期准备。

谷粒像襁褓中的婴儿,在母亲的呵护下生根、发芽,一天天慢慢长大。等到长成七八寸长的秧苗,就到了拔秧苗、栽秧子的季节了。插秧最考验技术,根太入泥,苗不容易长出来,还容易烂根,太浅了,又吃不住泥,容易漂秧;株距密了,营养不够,影响正常生长,稀了则会降低秋收产量。

端午节前后,是下田插秧的最佳季节,邻里、亲朋、好友相互帮忙,三吆五喝,在水田里开展一场插秧比赛,寨子里的种田能手插秧从不拉线,但秧行最直,速度最快。邻里乡亲相互帮衬,少则十天,多则半个月,就能把数百亩水田满满的插上秧苗,远远望去,水田好像穿上崭新的绿格衬衫,给人一种清新怡人之感。

插秧.png

记忆里,老家的村庄连着一大片水田。谷雨过后,母亲便忙着泡谷种,选取个头饱满的谷粒,用冷水慢慢浸泡,等到小谷粒吐出牙嘴,选一块施好草粪的肥田,播撒下春的希望;父亲则忙着犁田、上田坎、背粪,抢在谷粒长成秧苗前,做好栽秧子的前期准备。

谷粒像襁褓中的婴儿,在母亲的呵护下生根、发芽,一天天慢慢长大。等到长成七八寸长的秧苗,就到了拔秧苗、栽秧子的季节了。插秧最考验技术,根太入泥,苗不容易长出来,还容易烂根,太浅了,又吃不住泥,容易漂秧;株距密了,营养不够,影响正常生长,稀了则会降低秋收产量。

端午节前后,是下田插秧的最佳季节,邻里、亲朋、好友相互帮忙,三吆五喝,在水田里开展一场插秧比赛,寨子里的种田能手插秧从不拉线,但秧行最直,速度最快。邻里乡亲相互帮衬,少则十天,多则半个月,就能把数百亩水田满满的插上秧苗,远远望去,水田好像穿上崭新的绿格衬衫,给人一种清新怡人之感。

 仲夏来临,秧苗经过两个月的孕育,基本上长封林了。这时,乡亲们又开始忙起来,追肥、薅秧子、除杂草,大人挽起裤脚,下田用双手刨除杂草,十根手指好似都装了探测器,总能准确清除每根杂草,就连长相和秧苗极其相似的茅稗也难逃被“斩草除根”的命运。

在这个季节,孩子们最喜欢当大人的“跟屁虫”,挨着去一趟水田,总会有收获。一般都能带回螺蛳、贝壳、螃蟹什么的,运气极好的时候,也会在田坎上捡到被鸭妈妈遗忘的鸭蛋,回到家可以当饭前小点心,美美地品上一品。

水田.png

但是,最让孩子们着迷的,要数去最茂密的秧林深处,惊起三两只黑秧鸡,从秧鸡用秧苗裹成的窝里,“偷”走五六颗秧鸡蛋带回家,或是煮着吃,或是煎着吃,有时会用来炒一大碗糟辣椒鸡蛋饭,就着一碗冰酸汤,简直就是人间美味,足以让人满足和愉悦。

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国庆节前后的日子。因为,在那个时段,学校总会准时放“农忙假”,让孩子们回家帮忙收稻谷,小伙伴们又可以回到家里“闲”上几天。

“板斗咚咚响,家藏万担粮”,这个季节是父母最高兴的,经过一年的辛苦,总算等来沉甸甸的收获。

在收获之前的个把月,却是父母最操心的时候,开始是怕天干,担心营养水分供不上秧子,父亲母亲就轮着“值班”,每天晚上都要顶着月亮去水田“守水班”,确保不被别人家“偷水”;等到稻子甩籽后,又开始担心雨水过多,特别是怕遇到反常天气,要是遇到狂风暴雨或冰雹,稻子会倒掉一大片,减产是必定的,所以又盼着天晴。

大概需要晴上半个月左右,等到稻谷饱满,金灿灿的稻穗弯了腰,父母瞅准一个大晴的天气,打一壶酒,下一块陈年腊肉,请上三五个亲朋好友,就开始抢收稻谷了。

收稻谷最讲究男女搭配,割谷草需要妇女们的巧劲,一只手轻轻握住稻株,另一只手用磨快的镰刀割稻秆,小心翼翼地把稻穗放在田坎上,生怕多弄丢一粒谷子;男人们就负责打谷子,双手握紧一小捆稻穗,“咚咚咚”地拍打在板斗里,把一颗颗饱满的“金子”拍落在板斗底,然后用撮箕撮起稻谷装进预先准备好的麻袋,一袋袋地背回家,倒在院坝的水泥地上晒。孩子们就算当“勤务兵”,一趟趟地往田里送甜酒水供大人们解渴。

甜酒水是用年前酿好的米酒兑上井水做成,大人们顶着烈日劳作,正是汗流浃背、口干舌渴的时候,吃上一碗甜酒水,暑气顿时消除。

完成任务的孩子们,也没有闲下来,忙着在割完稻谷后裸露出的干田里捉蚂蚱,一个个像穿珍珠一样用狗尾巴草串起来,带回家用温水漂洗,晾干后用油煎炸,撒上少许盐,一碟香喷喷的下酒菜就可以端上桌了。

等到天色黑尽,乡亲们都陆续回到家,看着晒满院坝的稻谷和火锅板上热气腾腾的饭菜,大家脸上都挂满舒心的笑容,围坐在火炉旁,一边喝酒吃菜一边聊着今年的收成。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我一直在外奔波自己的事业,很少回去看那片水田。

今年国庆节,趁着放假的机会,带着孩子回老家看望母亲,顺便去看看水田。远远望去,一条铁路和一条公路从水田中央贯穿而过,把水田一分为二。汽车、三轮车、摩托车在田中间不停穿梭,显得热闹非凡。走近水田,满目尽是沧桑,整片水田都被撂荒了,与过去相比,好似老人被岁月灼伤的双眼,缺少了那往昔的光芒和灵动。

关于水田变干的原因,有人说是修公路、铁路截断了水源,有人说是青年人外出务工,农村缺少种田的劳动力,也有人说是种稻谷的成本高、收益薄等等。总之,无论什么原因,现如今水田已然消逝,过去田间欢快劳作的景象已无处寻觅,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田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在下一代年轻人的记忆中慢慢被磨灭,被遗忘。

离开家的前一天傍晚,我再次独自走近干涸的田坝,去和水田作临行道别。夜幕下,田坝安静得像一位银发老翁,默默地坐在屋檐下守望远行的孩子。我和田坝彼此没有对话,望着村庄缓缓升起又慢慢落下的炊烟,一股莫名的惆怅悄悄涌上心头。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向往外面的世界,总想“飞”出大山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却忽略了田间地头仍种着老一辈最难忘的回忆,孕育着他们一生最美好的牵挂。

时代的车轮在不停转动,时光的接力棒会一代又一代往下交接,而有的景,有的事,有的人,一旦消逝了,就再也不会回来……

  【编者按】作者用几个重要节气介绍了水田的变化,让读者感受到了“乡思、乡情、乡音、乡愁”,其实,美好的时光一直伴着“我们”成长,而被时间忽视的是“我们”却仍然没有觉得小时候是最最令人回味和难忘的日子。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肖海娟


本文TAG: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加载中~

本文编辑

小编

TA发布信息

编辑简介:
Copyright © 旬阳门户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陈睿律师
陕ICP备2023000076号-2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495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