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八年,佛洞那场大火,你还记得多少? 文/任玲波
4234
父亲节那天,各种社交媒体里,都充斥着与父亲的幸福快乐。我的脑海里,也不由得浮现出,父亲那远去的笑脸。父亲离开我己经八年了。这八年来,我总觉得他不是离开,只是远行,总有一天还会回来。我的眼前常常会出现父亲划拳时高高举起的拳头,那拳头在他的头顶上晃动,眼里的自信也在他的笑容里绽放。可是,可是。父亲是真的走了,那天和他一起离开的还有爷爷、大大、婶娘。每一次想起他们,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泪湿眼眶。2013年1
散文 4234
红椿木家具是一种高档的家具,也被称为红楝子。它是一种珍贵的木材,属于中国珍贵用材树种之一,有中国桃花心木之称,是国家二级保护的珍稀木材。红椿木的木质呈棕红色,纹理漂亮,有韧性,质地平整、结构精细、图案精美、材料柔软、防虫、耐腐蚀,是室内装饰的理想材料。红椿木制家具不仅能保证原色浆料附着在木皮上,即使温度变化也不会影响漂亮的外观,同时还能使木纹更加鲜艳、纹理更加明显。旬阳市高新区2020年8月引进重
散文 2737
《红楼梦》在开篇时,曹公用了四句诗作提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开始看这部书时,总感觉是扯来扯去的:从女娲娘娘炼石补天说到顽石在青埂峰下,又扯到疯疯和尚和跛脚道人,可谓扯上天又扯下地。然而曹公正是用“扯来扯去”的前因铺垫,才在后面“扯”成了一部绝世巨著。我不知为什么,读了夏崇庆先生长篇小说《不平静的乡村》之后也有这种扯来扯去的感觉。崇庆先生虽然没有用“谁解其中味”一类的
散文 4795
大河洲位于旬阳老城街道河堤下,是汉江在上渡口分流而形成的沙滩,枯水季节,整个河洲约两三平方公里,银色的沙滩两边是深绿色的江水,景色十分壮观。大河洲是老城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到了夏季的傍晚,市民带上家人来到河洲上,男人们搬来鹅卵石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笑声不断。女人们脱去鞋袜、挽起裤腿,在江边的水中踱着方步,享受江水的清凉。孩子们则捡来小石片,向江中抛去,常常几个孩子比赛谁抛得更远。夜幕降临
散文 1557
记得几年前,省教育厅、人社厅联合发文:“三级三类骨干”(就指的是名师)在单位有空缺岗位的情况下,优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这是上级组织对名师的认可和激励。我在甘溪中心校工作的十余年里,耳闻目睹了名师称号的来之不易,深深感受到要成为名师,热爱教育是前提,找准导师很重要,自我加压最关键,学校支持是保障。人们都有亲身体会,如果喜欢干某一件事情,再难的事也觉得容易,相反,如果不想干某件事情,逼着去干,就
散文 3529
吃“派饭”是指派农户给临时来农村工作的干部提供饭食。在“一大二公”的时代,这种传统不仅解决了派遣干部的吃饭问题,也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之一。凡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对干部吃“派饭”并不陌生,记忆中多少会留下一些痕迹。“工作组”则是人们对驻村从事某项工作或“运动”的干部的俗称。六七十年代是轰轰烈烈搞各类“运动”的年代。那时候以阶级斗争为纲,“搞运动”是纲,发展经济和其他工作是目,凡事
散文 3167
春天,万物复苏,百花盛开,给人们一片花的海洋,花的世界,然而,多少人又忘了昨天的春华是为了今天的秋实!秋雨连绵不断,在这个金色的九月,在这个收获的季节,迎来了伟大祖国的第三十三个教师节,三十三,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只是让我们不要忘记---自己的老师,不要忘记尊师重道,人生,因为有了您,我们的生活才丰富多彩!在我的家里,爷爷、父亲还有叔叔都是老师,对老师从小就不陌生,人生的秋天,感悟的季节,在这个教
散文 2947
教师节马上到了,学校、幼儿园工会组织会向教师发放少许慰问金或慰问品,可这些微不足道的福利与单位临时聘用人员无关,理由很简单,因为他们是代理教师,不是工会会员。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党和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逐步得到落实,中小学代理教师也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师范院校毕业、持教师资格证上岗的特岗教师。他们的确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但在一些贫困地区的偏远山村小学以及
散文 2713
在闲时间观看《初心》,感触很深,这部电视剧,既以实际为原型,塑造了一位朴实朴素、独具特色的“将军农民”让我们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磊落风范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原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需要榜样。德不孤,必有邻,哪里有榜样,哪里就有新的气象!甘祖昌真心、真情、真干、真实的优秀品质,传递着一种坚定的力量和信念。 甘祖昌让人钦敬的原因,是他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身正气、为民奉
散文 1050
一部好的书籍,如果作者行文严谨,用老辣笔法,写出了健康的内容,那她就会吸引住众多的读者。如果读者与作者相互之间有一定的了解,或者相互之间有深刻的感情,那自然捧起就会不忍释手。卢平先生《风雨新闻路》相对于我来说这二者是兼而有之的,因此也就经常放于案头或床头,一有空就要看上几篇。在我看来,常读这部书,除了有欣赏感以外,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卢平先生几十年奋斗的足迹和他对事业的执着的追求之情,同时也勾起了我与
散文 2797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