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日瞭望网!

今日瞭望网
长篇小说《变迁》连载之第八章:联产到劳的时候(三) 文/任登庚
作者:任登庚   2024-11-14   浏览:1620

(三)

田家坪一队分地,按照以作业组为单位操作的意见提出来以后,经过评议组讨论,很快就把方案定下来了。土地到劳把男劳力评为十分,女劳力评为七分,这样好算账。土地对劳力和人口按四六开,也就是拿总产量的百分之六十按人口均分,百分之四十按劳动工分分。这一下吵得个乱乱哄哄,人们在茶余饭后议论最多的是如何争着要工分高并且产量又比较低的远地,分到一亩瞎地年终能白拿多少粮食。至于好地,大家谁也不愿意要它,生怕这个死瘟神沾到了自己的身上。特别是院子前的那几块被大家称作天心地胆的水平梯田,现在人们谈它而色变,唯恐躲之不及。这世事,真的有些颠倒了!

更有一些使人想不通的是,一些奸猾人这一向特别积极,都主动地在给自己组上的老好人帮忙谋划着怎样才能少得一些好地。他们发挥着自己“超人”的智慧,到处鼓说着多得一些差地的好处,这样换来的是别人那一声声的感激或者一顿顿酒菜。他们一个个也感到非常得意,认为自己几十年都没有展开过翅膀,只有在这一时期才真正活出了自身的价值。“好汉护三村,好狗护三邻。”自己有了聪明才智是应当帮助弱智人的嘛!有的甚至发挥“集体主义”思想,自动地组织起三人一堆,五人一伙在一起商量着,如何想办法把自己以前组上那些所有的好地一次性地推到别人的组上去,自己组上的人一分好地都不要!

这一阶段人们的活动,不由地使我联想起了《镜花缘》里面所描写的君子国人做买卖。君子国的人在市场上做交易,都是买者要次品货,还要多出钱,卖者要给优质货,并且要少收钱,互相之间为争着让利而引起了纠纷。现在联产到劳开始一搞,我们队上不用谁来引导教育,都互相推让着不要好地而争着要瞎地。哈哈,这“高尚风格”所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简直和君子国不相上下了!

各作业组长把这些情况收集起来以后,提到了评议组的会上,都说分不下去。我们评议组的几个人根据这些情况,在经过一天的讨论之后,也想不出个什么好的办法。最后,还是田自弟提建议说:

“这个问题是难解决。我建议我们评议组人员一人包一个作业组,矛盾大的组去两个人。自智就不包组了,掌握全盘,手上要捏一些产量指标,把全队的两块火地二十多亩面积掌握住。火地产量每亩只有五十斤,工分是一千,自智掌握哪个作业组的矛盾大了就去现场解决,给那些过于吃亏的户分上一些火地,免得他们再来吵闹。这样的搭配,矛盾可能还好消化一些。”

大家都围绕他的意见,各自补充了一些想法,我又给作了归纳,安排了具体的方法步骤。田德教最后说:

“我认为也只有按自弟这个办法去搞,只是有一宗:有些群众知道了这个方案,可能要闹得自智工作有些被动。”

田自文早就忍不住了,立时粗喉咙大嗓子地嚷起来:“今日就我们评议组的这些人知道,谁再出去乱说了就是野杂种!”

我不由地笑着批评道:“田自文,这是会场,你一天都胡说些啥呀!”

众人见我也没有真心责怪的意思,也都跟着笑起来。于是,一天的评议小组会议,就在大家的笑声中结尾。

评议小组的人分到各作业组以后,只用了三天时间,就把土地基本搭配到户。我真佩服我的这些干将们,他们各自搞工作真有办法,其方法也叫人佩服:第一作业组是把各块地的面积和地点写好,揉成纸蛋放在桌上叫各户抓,这样吃亏和捡便宜的都没话说,不过,弊病就是各户占的地块不整齐,东山一块,西山一块,不利于耕作;二、三、四作业组又在本组选了评议小组,按户公平合理地进行了搭配,群众基本上心服口服,各户占的地块也比较整齐;第五作业组是由田自文负责,他一个人在屋里把产量一算,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各户的土地搭配方案一定,就在群众会上作了公布。这一下惹来了麻烦,大家吵成一团糟,闹得最凶的是田自刚,这出名的老好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差点要和田自文打起来。田自文穷了法子,只好把他交给我裁决。

那天我刚吃过午饭,双方就骂娘骂老子地来了。我当时很镇静,先向二人问明了情况。田自文说田自刚捣乱会场,闹得会都开不成,地分不下去;田自刚说田自文有意整他,要把院子跟前那两亩最好的地划到他名下。

听完二人的诉说,我既感到好笑,同时又感到悲哀。现在人们的心理为什么变成了这样的畸形?我先是以开玩笑的口气赞扬了田自刚这种见利就让的君子国人做法,待气氛缓和下来以后,我便向田自刚发问:

“自刚哥,你说这好地都不要,那该给谁呢?总不能叫它荒着吧?”

田自刚闷了好一会儿才回答说:“我也知道是这个理。但是田自文连一点瞎地都不给我分,连一句好话都没给我说,还讲霸王硬上弓呢,这不是欺负我们老好人?”

“就是硬上弓!”田自文抢着说:“你爷过去是地主,剥削我们贫下中农,在收租子时不都是讲硬的吗?还给谁说过好话?”

“我爷咋了?”田自刚一跳老高,“我爷剥削人有本事!况且他的地主分子帽子早都摘了,比你还低好些吗?”

“地主分子帽子摘了大不了和我们一样,还想比我们高出多少?给你明说,我把好地分给你,就是要叫你尝一下交租子的味道!”田自文说的蛮有道理。

“我就是不服,看你把我生吃了?”田自刚拧身就要走。

“田自刚,你站住!你来说事情,我还没说你就要走。你真的走,这事我就不管了!”我也动起了火,见田自刚坐下了,才转过来问田自文:“还有谁像他一样的情况?”

田自文如实地回答说:“其他的人问题都不大,都是跟上田自刚干哄哄。五组人都说田自刚如果没意见接受了,他们保险狗屁不放!”

对,这一下我就放心了!我向田自文表态说:“你先去在会上宣布:一、田自刚没意见,由我亲自给他调整土地,负责签订合同书;二、其他的户今天签合同了就签,不签了五组就认田自刚一户,剩下的地给他摆下不分,万一没人要了调剂到其他组上去;三、全队明天集中收合同,没有承包合同的户,到时没地种了责任我们不负担,他喜欢找谁就找谁去!”

“那,事情这样办倒好,甭叫有些人几句瞎话塞得又变了汤头了!”田自文又给我上了一个紧箍咒。

田自刚明明知道这是在说他,也毫不相让:“甭在那里说话阴阳怪气的,我妈生我到人世就不知道黑状是咋么告的!”

田自文反唇相讥:“不知道告黑状才好嘛,就是知道咋么告的我也不怕!”他说过这话后,便迈着八字步,脚向前一跨,故意把腿一弯,身子也随着向下一蹲,嘴里“啷当啷当啷当儿当……”地起了一句曲调,接着唱起了《老鼠告状》:

“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几朝君王多有道,几朝无道帝王君;

世上多少冤枉事,世上多少不公平;

也有行善不到老,也有作恶过几春;

昨夜老鼠葬猫口,三魂七魄归了阴;

老鼠来在阴曹府,要告猫儿伤它命;

老鼠到东撞响鼓,又要到西诉冤情……”

这实在令人哭笑不得,他只顾把田自刚影射为老鼠,而并没有想到把我说成了阎王,真正不懂投鼠忌器这句话!

但田自文丝毫没有考虑到这些。他唱过几句之后便住了声,转身偏仰着头,高挺着胸,反抄着双手悠闲地迈着碎步。他那神态,并不像一个评议组的负责人要去开会,倒像是一个大领导在思考问题。

田自文走后,剩下了田自刚一个人和我单独交谈。他虽然在人面子上吵得嘴啧啧,但是面对我这个掌握他“生杀大权”的兄弟到底还是有些心虚,加之他听了我对田自文说的一席话,以为是说给他听的,因而就不住地说好话。他说自己家里只有两个大人,如果按田自文的分地方法,那就过不成了;又说这次一定要请我给他调整一些瞎地,他一个人保证供应我今冬的柴禾;他还说,他会下套,今后在山上套住野牲口了,每次把肉分给我一半。我一直听着他咕咕叨叨地说,直见他瞎话好话说尽了,才正式给了他一颗定心丸:

“自刚哥,咱们是弟兄,我就把丑话说到当面:我为公事给你处理土地,并不是想要你的东西。你说送给我一些啥呢,那是你的人情;不送呢,是本等,我也不争。你给我东西了,我给你钱,也不会白要你的,你甭拿给我送东西的话来做交易,把我看的不值一文钱。这样吧,改锯没有截锯快,我先说一个意见:你的土地呢,先按田自文分到你名下的给你签合同,你的工分少了,我另外再给调整一亩工分高的火地……”

“对,对,对……我想得就是那个事情!”田自刚兴奋地打断了我的话。

“你先甭‘对’!你们几户吵闹会场的人耽误了队上的工作进度,你今晚上负责去把会上吵闹的几户人工作做通,叫他们在会上作检讨,我再奖给你两分火地;做不通,那就当咱俩今天的话没说,火地也不给你,你有本事到公社告状去!”我又给他勒了一套绳子。

“老弟,他们几户是我的亲门人,都听我的,我若是做不展他们几户工作,还说有脸向你要地的?我倒爬着来见你!”他不等我搭腔,就忙乐颠颠地走了……

田家坪的联产到劳工作,在驻队干部孙成的安排下,都在紧张有序地进展着。期间铁锤子找过我一次,反映说他家的好地占得比较多,担心收成不行,后半年没有粮食给别人拿。我没费多大力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给他搭配了一亩火地,使他们家的进出产量基本趁平,这也算给我好伙伴的一点报答吧!

孙成了解到我的工作进展情况,回到公社如实地汇报了以后,又给领导们说自己抓的点在一队,工作搞的是如何如何地好。几个领导听了之后都感到很满意,在驻队干部们汇报阶段工作之后,特地以党委和管委会的名义给我们发来了贺信。孙成拿着贺信,连夜赶到田家坪,专门召开了我们队上的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会议,宣读了贺信的全文。我们当时的激动心情,那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整天议论的中心话题就是如何保住这来之不易的荣誉问题。当时干部们的情绪,那才叫团结一心呐……

【选自长篇小说《变迁》第八章:联产到劳的时候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1-2306301A35YJ.jpg

任登庚,男,汉族,大专文化程度,共产党员,出生于1960年11月,家住旬阳市白柳镇佛洞村。安康市作家协会会员,旬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旬阳市人文学会会员,旬阳市老促学会会员,在四级调研员岗位上退休。
  1978年高中毕业后,历任代理教师、大队会计、信用社信贷员。1984年任副乡长,从此在乡镇历任乡长、党委书记、人大主席,期间参加党校在职函授学习两年,离职在党校学习一年,在职参加《清明》《希望》小说函授学习两年。回县级单位工作后,历任正科级纪检组长、副局长、四级调研员。平时爱好文学,公开出版三部书,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变迁》。

责任编辑:肖海娟     

投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