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日瞭望网!

今日瞭望网
龚建华散文作品展
作者:龚建华   2025-09-29   浏览:678

汉水畔,烟火中,旬阳故事悄然生长。

这里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有泥土的芬芳、生活的回响;这里未必有惊世巨著,却饱含真挚的情感与独特的乡土印记。

旬阳市文化馆推出“秦巴艺苑”栏目,为您打开一扇窗,聆听来自旬阳文艺创作者笔尖的心跳。我们聚焦——那些扎根于田间地头、街巷市井、寻常人家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小品等,通过他们的作品,走进旬阳的风物人情,抵达作家内心的故乡。

今天我们推出旬阳作家龚建华的散文作品。


唯美味香的铜钱关美食“漏鱼娃儿”


对于铜钱关镇,我是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铜钱关与我的出生地湖北省竹山县交界,我是出生在竹山县,生活在旬阳县的六旬老人。在潜意识的思维中,我对铜钱关这个地方感到亲切;说陌生,是因为我参加工作后多次出差到铜钱关,每次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最多不超过一星期。当然,出差到铜钱关乡下搞工作,免不了要在农户家吃饭。现在回忆起来,在铜钱关农户家就餐,记忆和印象中,让我最难忘的铜钱关的美食,当数地道的面食“漏鱼娃儿”。

“漏鱼娃儿”,是铜钱关当地的一道小吃。我第一次吃“漏鱼娃儿”时,嘴里香喷喷地品味着,心里对自己说的却是:我吃的“漏鱼娃儿”其实就是吃“漏网之鱼”。“漏鱼娃儿”外观上形状像蝌蚪,铜钱关当地方言也有叫“蛤蟆孤独儿”的,百度里解释陕西方言是“蛤蟆骨斗”。“漏鱼娃儿”一般用萝卜缨子泡制的酸浆水,配以辣椒等食材调剂而做,主要食材用的是玉米面和小麦面,可热吃也可放凉吃,味道十分鲜美。尤其是夏季特别适宜。可缓解夏季的烦躁,酸辣爽口,是夏季提升食欲的最佳极品。家里来了客人,既可用“漏鱼娃儿”作下酒菜招待客人,也可以在醉酒后食用,以便解酒醒酒清醒头脑。

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我因工作下乡到铜钱关,在一个农户家就餐时,农家主妇问我:“你喜欢吃啥饭?”,我回答说“随便”。农家主妇就开玩笑说:“随便是啥饭?我给你做‘漏鱼娃儿’吧,兴许你还没吃过呢。”我随口答道:“好哇,我还真没吃过”。于是这位农妇就张罗着忙活起来,一边做一边给我讲述制作“漏鱼娃儿”的厨艺。

在铜钱关,做“漏鱼娃儿”因为要用力搅拌,最适合用的是那种传统的大铁锅来做。做“漏鱼娃儿”的食材,一般有玉米面和普通小麦面两种,但纯玉米面比较口感粗糙,纯小麦面又不够爽快,所以最好是用小麦面掺一些玉米面。先烧一锅开水,盛出一大半备用,锅里留下一小部分,一手拿擀面杖,一手抓小麦、玉米混合在一起的面粉,一把又一把的撒进锅里,然后连续用力搅拌,搅拌的没有疙瘩为止。这第一道制作工序在铜钱关农家,一般是一人操作,但有时是夫妻俩同上场,妻子向锅里撒面粉,丈夫用擀杖在锅里用力搅拌,这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但比较简单的做法,是在烧开水的空隙里将适量的小麦面和玉米面加少量水和成面糊糊。然后将面糊糊缓缓倒入锅里的开水中,一边倒一边拿擀面杖不停地搅动,同样要注意不要有面疙瘩。等锅里成黏黏的糊糊状时,就用双手拿着擀面杖,顺着一个方向不停搅动,同时可以根据情况用盛出来的水调整稀稠,然后就用“文火”慢慢熬煮,看到锅里的面团不停的冒着“鱼眼”大小的泡泡时,锅里的面糊糊就煮熟了。到了这一步如果想吃,那吃的就是铜钱关的另一种美食——搅团。搅团的味道和“漏鱼娃儿”的味道大同小异,同样清爽可口,是铜钱关人的最爱。当然,这是本文介绍“漏鱼娃儿”的题外话。

过去铜钱关人用的漏勺,大都是用葫芦瓢打上圆孔制作而成,而现在大都用的是电饭锅上自带的蒸笼,或专门用来蒸馍的带圆眼的不锈钢笼格子。用来制作“漏鱼娃儿”。

铜钱关人做的“漏鱼娃儿”,就是比做搅团多一道“漏”的工序,将提前烧好晾凉的开水拿到柴火灶锅边,用勺子使劲挤压漏勺里的搅团,让搅团从漏勺的圆孔里通过挤压漏出来,变成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小蝌蚪,争先恐后地从漏勺的圆孔里,跳进提前准备好的、盛放着凉开水的盆子里,这时候,铜钱关人的美食“漏鱼娃儿”,就这样受宠若惊般在民间诞生了,深受当地食客和远方来客的喜爱。

将做好的“漏鱼娃儿”在凉开水中冰着后,就应该准备做酸菜臊子了。“漏鱼娃儿”好不好吃,关键不仅是面的口味,更取决于酸菜臊子做得是否好吃。记得60年代,旬阳从城镇到农村,一日三餐多与酸菜有关,酸菜对于旬阳人的家庭,再普通不过,最熟悉的不过的酸浆水做的家常菜,是旬阳人一生都离不开的家乡味道。尤其在农村,一到夏天,人们就会自己用下(煮)完面后的面汤,烧开后放入萝卜缨、芹菜、盖菜等蔬菜做成浆水菜。每个家庭多多少少都会买几个坛坛罐罐,用来存放浆水菜,也有一些家庭,把装着浆水菜的小坛坛,放进冰箱里,以备在不能泡浆水菜季节里食用,足可以看出浆水菜在旬阳人家的地位,铜钱关人家亦是如此。

因为浆水菜本身的清香爽口,炒浆水菜时只需要加点简单的葱姜蒜即可,可以说是一道不需要什么厨艺的美食。从坛子里捞一把浆水菜,切丁,姜葱蒜干辣椒切碎末。热锅热油,放入姜葱蒜花椒爆香,加入浆水菜,放入一点花椒粉和适量的盐,翻炒片刻,加入一勺浆水,再加适量的清水,烧开,浆水臊子就做好了。

将凉了的“漏鱼娃儿”舀在碗里,浇上准备好的浆水臊子,热浆水,凉鱼鱼,这一口吃到嘴里,酸香软滑,就像一条条小鱼游进你的嘴里,非常开胃口。浆水味非常浓郁,就着碗里面的酸菜汤喝一口,酸爽可口。喜欢吃辣的再来一勺油泼辣子或炒一盘辣椒丝,吃起来那味道可真是极佳的酸辣可口。越吃越酸越辣,越酸越辣越想吃。

岁月流逝,时过境迁。当年我在铜钱关吃过的,最普通不过的铜钱关“漏鱼娃儿”,如今已经登上了旬阳城乡各地的宾馆、酒店、个体食堂的餐桌,花样翻新且繁多,营养更丰富。这些打造“漏鱼娃儿”品牌的宾馆、酒店、个体食堂,已成为当地人们和外地游客最喜欢的去处。“漏鱼娃儿”,蕴含着一股来自于铜钱关农村的乡土气息,带着铜钱关人的梦想和希望,与众多的农村人一起走四方,打天下。

铜钱关人做的“漏鱼娃儿”,说句夸张的话,胜过山珍海味。已成为远离旬阳老家漂泊在外,创业打拼的旬阳人魂牵梦萦的家乡美食。是具有一定开发利用市场的。“漏鱼娃儿”这道美食一旦开发成为旅游食品,市场经济价值一定前景广阔,助推旬阳旅游业发展。

美哉!“漏鱼娃儿”!盼它能够成为铜钱关本地最佳的旅游食品!

完稿于2019年6月3日至5日


壬寅年仲秋旬阳市清代民居郭家楼游记


旬阳市关口镇泥沟村清代民居郭家楼,与我父辈的出生地蒿坪村相邻,流传已久的清代民居郭家楼民间故事我早有耳闻,但我一直没有去实地踏查探访过。作为安康市作协会员,政协安康市文史研究员,我很想去一趟郭家楼,去探寻它的前世今生传说,今古传奇故事,顺便写一篇文章为旬阳文史做个记载;为旬阳的后辈人,也为自己留下一个念想。壬寅年10月31日,我的这一夙愿终于得以实现。

作为旬阳市“以文促旅,兴文强旅”志愿者采风团成员,我有幸和前旬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昌学、旬阳市人文学会会长,前陕西省文化厅《文化艺术志》总编纂吴建华、前中共旬阳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王贤胥、前旬阳县国税局副局长何波、旬阳市作协副主席鲁延河、旬阳市作协办公室主任鲁玲,组团赴关口镇泥沟村清代民居郭家楼景区,开展了为期一天的采风活动。

关口镇党委书记向宗辉作为本次采风活动的向导,全程陪同、参加了本次采风活动,并沿途向采风团成员讲解关口镇近几年政治、经济、文化及综合产业发展情况。听完向书记的介绍,我们采风团成员一致认为,采风活动不虚此行,感慨多多,收获满满。

郭家楼民居群是旬阳县改市前就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听当地人讲,关口镇泥沟村郭家楼大约建于清朝中期,距今有200多年历史。郭家祖先靠开办火纸场做生意起家,生意兴旺发达,成为当地富商大户。郭家楼共修建了四个大天井院落,现有3个门楼保存完好。后院偏房多有倒塌,因多年无人居住,曾经辉煌兴旺的楼阁及充满清代文化元素的文字、绘画等古迹,都寂寞地沉睡在荒芜的草地中。听当地人介绍,郭家先祖有多人中秀才,也有中进士的,其中有一位被委任为柞水县县长,因嫌弃柞水蛮荒,不如家乡本地好而未赴任。

在郭家楼院内,留存着一块清代制作的匾额,匾额上的字迹虽已模糊不清,但可依稀可辨。我们采风团有成员辨认出四字为“兴隆家堂”,但此前有游客辩认为“称隆宗当”,究竟是哪四个字?还有待进一步考证。而我认为,四个字应为“兴隆家堂”较为恰当贴切。当我们一行人看到清代用灰砖砌成的郭家楼墙壁时,更是感慨万千!那残垣断壁般的灰色墙壁,就像一位满头白发,历经磨难的耄耋老人,满目沧桑地向游人们诉说着久远的故事,把人们的思绪带向很久很远的地方。

在用灰砖砌成的墙壁上,雕刻着“甲第云连”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寓意深远凝重。甲第连云是一个成语,形容富豪显贵的住宅非常之多。甲第原指封侯者的住宅,后泛指贵显的宅第。连云形容高耸入云,形容宅第的高大,富豪显贵的住宅非常多。有唐代开元年间进士,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诗人崔颢诗作为证:“长安甲第高入云,谁家居住霍将军。”清代谴责小说作家吴研在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5回里写道:“不多几年,就有好几个甲第连云起来了。”由此可见,在清代或者更远时期,郭家楼一定是一个达官贵人辈出,仁人志士茁壮;英俊儿郎知书达理,窈窕淑女温柔贤淑;民风纯真淳朴,邻里相敬如宾的风水宝地。

通过实地踏查采风,我们采风团成员一直认为,郭家楼房明清建筑风格浓郁,是当前和今后研究和传承旬阳民俗建筑文化的鲜活教材。如果有关部门能够修复完整并做好保护工作,同时开发利用起来,一定能够作为旬阳市新的旅游景点,供全国各地游客游览观赏。

采风过程中,向书记向我们采风团成员就郭家楼前院右墙壁镶嵌的彩色“福”字作了详尽解读:“福字由白色做底色,一字四体,笔画黑线内均匀布满细黑色横纹之水波粼粼,七十二朵蓝色的祥云均布点缀,吉祥物和福禄寿人物随着福字笔画结构首尾而构成,体现福中有画,画中有寓意,郭氏后裔享福禄寿、五福及流芳百世。

福字寓意解读:前院右侧耳房为中院左耳房后墙壁上居中祈福字。

福字左边的示字旁笔画上部是行书,风调雨顺的水珠,志向远大的鸿鹄从浩瀚蓝色天空驾驶祥云抵达青山绿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郭氏琼阁的家园徙址,送来了五福临门。

福字字旁笔画下部为隶书,福星父亲左手拿着劳动果实,教育子女在渔櫵耕读中实现安居乐业、家给人足,品味天道酬勤获得劳动果实;右手拿着准绳而言传技艺,以帮扶、鼓励、安慰子女在生存道路上跌倒了有力量的站起来继续前行;谆诲子女读书修德,在幼而能志于学,打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人生基础;长而能志于事,打好兴家立业、立德、立功、立言的成才之路。父母的严慈使子女畏慎而生孝,子女才能时刻心存报答父母教养之心。警示子女人之爱子,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以祸之。

福字右上部是草书,一形象乙与口合成犹如一只卧在田中的鸿鹄孵化形似天鹅,意为郭氏宗族人才辈出;禄星宦官左手握权,右手拿着如意权柄传授入仕。谆诲有志之士,忠孝难以两全,国家求忠臣必出孝子之门;为官要情悫德满,常思贪欲之害,做到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为官身处尊位,常修为政之德,在上不骄,谨言慎行,心系人民福祉;为官常怀律己之心,清者则心平而意坚,忠者唯正道而履之;为官要修德累功、居安思危,保乂家人内无饥寒之患,外无劫夺之患,方能干净做官、功光祖宗、子孙长荣、一生平安。

福字右下部是楷书,楷书田字东北方郭氏掌老寿星右手举着祖训、家规,左手托着准绳,子子孙孙把郭氏家风传承下去。谆诲继世者要遵循父义、母慈、子孝、弟恭、兄友的伦常,虽然不能掌握人生长度,一定要把握人生宽度,必须尽人生孝道;谆诲继世者正道做人做事,以爱人者去修身行道,以德胜人者昌,以力胜人者亡,以开宗明义方可永年。

福字最后田字中央一只金色的梅花鹿,回头仰望蓝色天空,明媚阳光普照郭氏家园,福祎流于子子孙孙,天禄其永终矣,赐福禄寿及五福。

郭氏福字精髓是:提倡从事士农工商者,起家有规划就不乱,有计划就不慌,有理财就不穷;提倡向善积福、虚心纳福、守正养福、平和蓄福、自律惜福而获得福禄寿;提倡修好德、康宁、富贵、长寿、无痛苦而寿终的五福。做人崇尚德从宽处积,福在俭中求;秉承仁义礼智信,立其身正其言,学会先避害,然后求利;做事定志,然后求名,还要牢记耕读是保家之基,勤俭是立身之本。期望郭氏子孙,在世界地球村建功立业中把郭氏福字无限放大,要明德以升、家祚以兴、家道从容、家传户颂我族家训、家规和家风。”

听了向书记对郭家楼前院右墙壁上镶嵌的彩色“福”字解读,让我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一次会议上对“福”字的诠释。习近平主席说:“幸福不是毛毛雨,幸福不是免费午餐,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我感觉习近平主席的这一段话,对郭家楼墙壁上的“福”字,作了最好的诠释。

在采风过程中。我们采风团成员还有了意外收获。在郭家楼民居周围,生长着5棵几人环抱的大药树,民间相传已有250多年历史,这5棵大药树已成为旬阳市重点保护树种。

在关口镇的关子沟沟畔小溪边,有一礅天然形成、长方有棱的石壁,石壁上有一幅如同天赐一般的一只大白鸭带着两只小白鸭在湖中遨游的壁画,壁画旁写着白色的“保平安”三字。因白鸭是水中吉祥之禽,也有佑护民间平安之意,故倍受当地百姓喜爱。

采风团成员们建议,这两处意外的收获和郭家楼民居群,如果共同用当地乡土山水风情文化元素给予包装打扮,一定会开发成旬阳市新的旅游景点,供游客们鉴赏。

采风接近尾声,我们采风团成员在休息间隙合影拍照留念,留下难忘记忆。

行走在返程的旅途中,采风团成员举目远眺,郭家楼民居群,被蓝天白云,郁郁葱葱的青山绿水、满山红叶依偎着,相拥着,环抱着,向游人们展示着自己的无限风光。呼唤着在外打拼的远方游子早日回归家园,建设好自己美丽的家乡。

完稿于2023年6月19日至8月31日




蜀河有一栋绣花楼


闾关,地处蜀河流域下游的龙家河与蜀河汇合处,民间老百姓口头语称吕关。这里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河水回环;这里一河两岸碧绿梯田层层,渠水潺潺流灌于稻田;这里十里桂花飘逸泛香,百亩荷塘一眼望无边际;这里四周绿荫葱郁成片成林,桐花盛开恰如繁星点点;这里山清水秀,风和日丽,景色迷人,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里,就是蜀河镇民间传说的绣花楼遗址所在地。

传说中的绣花楼,建造于清朝中期,砖木结构,做工精细雅致。是专门为当地公主、小姐、侍女们所建造。绣花楼 位于旬阳县蜀河镇闾关村,绣花楼共建造了五层,为了公主、小姐、侍女们的安全着想,除一、二层没有安装窗户外,第三层南、北面墙壁各安装3个长方形小窗户;第四层南、北面墙壁各安装两个大圆圆窗户和1个长方形小窗户;东、西面墙壁各安装两扇长方形小窗户;第五层的南、北面墙壁各安装有两个圆形和长方形的大窗户,东、西面(顶端)墙壁各安装有两扇长方形窗户。东西墙与南北墙相对相称。只是北面安装了大门。整个绣花楼的墙壁全部用青砖砌成,而每层楼的地面全是油漆木板铺就,楼板大约4、5寸厚,楼板的下面是红色的,上面是黑色的。尤其是绣花楼的楼顶和二道檐上,有当地的能工巧匠们雕塑雕刻有二龙戏珠、双凤朝阳、嫦娥、后羿射日等多种图案,特别耀人眼目,但在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立四新”运动中,被当地红卫兵毁了。

吕关村的村庄院落,分别分布于陶家庄附近,坐落在晏家庄河对岸,而王子庄和晏家庄隔一道山梁。那一栋远近闻名的绣花楼,就分布在王子庄的大院中间。由于岁月的流逝,时代的推移,世间时事的变迁,人口的迁移流动,绣花楼后来归当地一陈姓人家所有、使用。后来陈姓人家迁居他乡前,将绣花楼卖给陶忠丽的父亲。陶家从王子庄移居陶家庄后,又把绣花楼卖给吉姓人家,解放初期土改时,土改工作队又把绣花楼从吉姓人家改给陶永鼎旳父亲。在生产队大集体体制,农村家庭靠挣工分养家糊口的时期,由于陶家贫穷,欠的有生产队吃粮款,所以又将绣花楼折款460元抵押给生产队交吃粮款。从此,一家人就挤住一间陈旧不堪旳小号房子里。陶永鼎当兵退伍后,又以原价买回。

据我蜀河高中七三级同学陶永爱回忆,20世纪70年代,她在蜀河镇龙头嘴上高中时,还在绣花楼楼上给蜀河高中的班主任肖文远老师、教地理课的裴少棠老师,寻找过鸽子拉下的粪便(两位老师说鸽子粪便用酒炒后能治疗腿疼)。当时,楼上除了鸽子粪便外,还有很多鸟蛋。鸽子和鸟儿们一般都是早出晚归,因楼下住人,楼上的几层空房便成了鸟儿的栖息处。后来,因为下两层没窗户,不宜居住,所以,1996年,当时的住户将绣花楼拆除后,用拆除绣花楼后的砖,在原址重新建了一座宽敞明亮的楼房。现在的房东叫陶永鼎。

而现在,当人们站在高处远远望去,在绣花楼周围,白天风光秀丽,秀色可餐;夜晚月光皎洁,景色诱目。蜀河湍湍流水声、河边草丛里蛐蛐蝉鸣声浑然一体,演奏着动听的乡村夜晚交响曲。清澈的蜀河水缓缓地绕村流过。而在长长的夏日里,村子里显得十分幽雅恬静,荷塘里的莲花叶密密匝匝层叠,相互偎依拥抱,在阳光的辉映下,舞动着自己优美的舞姿,荷花亭亭玉立,就像繁星站立在碧蓝天空下列成方队一般,接受着行色匆匆、来来往往的人们检阅,成群的白鹭自由自在的飞来飞去,水中的结伴而游的鸭群鹅群互相追逐嬉戏,亲亲热热,热闹非凡。

在蜀河,有关绣花楼的传说故事流传很久。除了现存的绣花楼遗址外,在绣花楼附近周围,民间传说的还有蜀王冢、明朝的巡检司的遗址、钟王庙的遗址、民国时期曾任陕鄂边防司令张丹屏的母亲墓、民国时期比较繁华的闾关铺子等等,这些名胜古迹,还有待于有关文物保护部门更进一步实地踏查考证、调查研究,恢复原貌,传承下去,和本文提及的绣花楼遗址一道,作为旅游景点进行开发利用,助推当地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陶永爱在微信里和我聊天说,绣花楼隔一座房,就是她读小学时的王子庄小学。想当年,年幼的她和同学们,有的戴着红领巾,有的戴着印有“红小兵”烫金黄色字体的红袖章,背着印有毛主席语录的书包,在上课前或放学后,经常站在学校房头,好奇的观望着绣花楼,听老人讲述绣花楼里发生的故事。而现在,往事如烟,当年记忆深刻的绣花楼景观,至今还在陶永爱的脑海里浮现,回味无穷,印象颇深。她希望自己的家乡在党的扶贫政策引领下,变化得越来越好。

而我的感慨是,不论是过去曾经荣耀辉煌、热闹非凡的绣花楼,还是现今不复存在、荡然无存的绣花楼遗址,在居住在当地老百姓的心目中,都是他们心目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是他们永远思念、惦记、牵挂的地方。因为那里,有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那里,有生养他们的爹娘,那里,是他们生命的源泉,那里,是他们的根。现在,每当人们身临当年的绣花楼遗址所在地,仿佛看到当年的清代阁楼绣花楼,像一个历史老人一样,向人们诉说着往事,告诉着我们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人们好像又看见了当年的大家闺秀们在绣花楼中纤纤引线,夏听蛙鸣鸟叫,秋闻桂花飘香,在闺楼中等待人生一场戏的开演,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重复的延续着每一天清贫而又简单的生活。

突然间,我猛然感觉,绣花楼所在地的蜀河镇吕关人民,不正是蜀河镇吕关现代绣花楼上的绣花人吗!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导下,他(她)们不论男女老幼,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正在把自己的美丽家乡吕关,绣绘成陕西乃至全国的最美丽的绣花楼,建设成中国最美丽的乡村。

完稿于2025年9月22日

   作者简介:龚建华,中共党员。上世纪六十年代当过挑夫,七十年代当过农民。喜欢文学创作,八十年代结业于西安《长安青年文学》讲习所、安康《汉江文艺》讲习所函授学习。加入中省市县多个文学团体,文学作品多有获奖。写作格言:以文交友,活到老,学到老,丰富晚年生活。
图片


投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