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往事(59):再忆神中 文/李康平
我是因父亲落实政策安排工作到旬阳县神河区,1971年2月高一第二学期从安康县流水中学转来旬阳县神河中学的。虽然只在神河中学上了一年半三个学期,但对我学习、写作乃至一生的影响都非常深刻。
上高二第一学期时,1971年11月15日旬阳县革命委员会以旬革发(1971)130号文件下发《陕西省旬阳县革命委员会关于开办旬阳简师班的通知》。《通知》原文开头是一段毛主席语录,然后才是正文。其中第一段是这样写的: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全国和省教育工作会议推动下,当前我县教育革命正在蓬勃发展,各类学校不断增加,适龄儿童增高,班级增多,而教师缺少的矛盾就变得特别突出。因此,根据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地委36号文件指示,经县常委研究决定:开办简师,培养小学教师。现将有关问题通知以下:……”
这是典型的文革时期公文的句式文风,同学们回顾一下是不是很有感慨!
《通知》还说,招生名额200名,学习年限暂定一年,课程设置是“坚持天天学习毛主席著作。开设:毛泽东思想课、语文、数学(包括珠算)、工农业基础知识、军体课、革命文艺、美术、政常等。”学员条件首先是政治条件,此外要求年龄一般在25岁以下,相当初中文化程度的工人、农民、复退军人、插队、返乡知识青年。若确有困难的还可在在校高中二年级学生中选拔。其中神河中学设一个班,其他还有三个班分别在旬阳、蜀河、赵湾三个中学,各50名。文件还规定了学习期间待遇,“所有学员由学校每月每人按15元计算生活补助费。9至12元用于伙食补助,3至6元集中使用。用于学员的医疗和个别学员的困难补助。粮、油、户籍等关系,转至学校。”
这个旬革发(1971)130号文件1971年11月15日印发,要求11月20日开始招生,11月25日开学上课。真的是时间紧、任务重啊!文件落实到神河中学,大概属于“招生确有困难”吧,于是全部在高二两个班里“选拔”。就这样,神河中学首届高中年级两个班100名学生一分为二,采取自愿报名,50人一个班转为简师班,50人一个班继续高中学业。
《通知》在我们首届高中班引起很大波澜:上高中,还是转简师班,这是个问题!
龚建华同学回忆说,他们高一班也有转到简师班的同学。当时他的作文很好,老师常常拿他的作文在班里朗读。《通知》下来之后,学校领导还找他的父母动员他上简师班。可是因为文革期间教师被批为“臭老九”,父母没有同意。但是报名的同学还是很踊跃,毕竟转为简师班之后,立刻就有了生活补助,而且毕业后工作也有了保证,还不用再上山下乡插队劳动。记得班长张其田同学就转为简师班学员,后来靠勤奋努力,走上了旬阳县教育体育局长的领导岗位。(还有的同学请举手呀!)
鉴于首次招生的简师班学员全部都是由在校的高中学生转的,后来旬阳县革委会又下发了一个补充通知“旬革发(1971)144号文件”,将“简师班”一律称为“师训班”。
高中原有的两个班变成一个班了。高中班1972年7月毕业。师训班的学员当年11月毕业,都分配工作走上光荣教师的工作岗位。
“快乐人生”同学告诉我说,神河高中将要撤销,并入旬阳县高新区(吕河)的旬阳第二中学,从此永远结束了神河中学有高中的历史……
可悲?可喜?呜呼!哀哉!
作者简介:
李康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1972年从旬阳县神河中学高中毕业,同年12月从旬阳县城关镇入伍,在铁道兵11师53团历任战士、文书、班长等,1976年退伍在安康铁路分局工作。调铁道部后历任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铁道部机关党委宣传部部长、铁道部办公厅副主任、中国铁路投资公司副总经理等职,现退休。
本期编辑:刘萧姣
本文TAG: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 [旬阳散文]我的体育缘(3) 文/李康平
- [旬阳散文]我的体育缘(2) 文/李康平
- [旬阳散文]我的体育缘 (1) 文/李康平
- [旬阳散文]父亲,请您不要走 ——谨以此文悼念我的父亲 文/任茂海
- [旬阳诗歌]《七一,我的感想》 文/张志琴
- [旬阳散文]我的往事(125):往事如风 文/李康平
- [旬阳散文]我的往事(124):八宝吉祥 文/李康平
- [旬阳散文]我的往事(123):桥梁以渡 文/李康平
- [旬阳散文]我的往事(122):高原过年 文/李康平
- [旬阳散文]我的往事(121):职工之友 文/李康平
- [旬阳散文]我的往事(120):挂友论茶 文/李康平
- [旬阳散文]我的往事(119):今冬不冷 文/李康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