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太极城之“香炉菜豆腐” 文/肖海娟
3881
一次偶然,来到了县城“南大门”的一个小镇,紧接着认识了她们那里美丽的村子---香炉沟;因此品到了香炉沟的菜豆腐。车子走过通村村水泥后,一排排赋有乡村特色的小楼房映入眼帘。在村落的院坝里感受到冬日里冷冷的气息,山间光秃秃的树林子里尔有几只鸟飞过;寂静而空旷的村落隔上半天才会有摩托车骑过或汽车过去。我们进屋后,这家主人的老爹迅速且娴熟地燃起了炉子,屋里顿时暖和起来;大家围着火炉烤火,长长的烟囱从屋顶伸
散文 3881
(图片为作者亲手做的酸菜面)旬阳人,谁不是从小吃酸菜两掺面长大的?说起旬阳,就不得不说旬阳的美食。提到旬阳的美食,就不得不说旬阳的酸菜两掺面。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旬阳这一方水土的人就是: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窜窜。而我的记忆里,奶奶手擀的两掺面那才是正宗的美味哦!小时候的我就爱趴在锅台上,看着奶奶娴熟的操作流程:从粮柜的袋子里舀出一定比例的小麦面、豌豆面,将两种面粉掺合在一起,再加上适量的
散文 1428
“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一片片黄叶从树上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朗朗读书声从教室里传出,纷飞的思绪又把我拉回到童年时代,仿佛看到了我语文老师正带领大家朗读《秋天来了》。记得我在神河镇狮子堡小学读过半学期的书,小小年纪的我最“恐怖”的就是上学、放学来回走的山路,山路的小石子太多、平常就光滑的很;但凡遇到雨天、雪天,哎!甭提多囧了,由于个子小再打雨伞反倒像
散文 1052
11月25日至27日,城市静默三天。街上没有了往日的繁华、没有了车水马龙的景象,仅仅只有保供行业人员能进能出小区,超市、蔬菜市场、便利店开门着。“以往热闹非凡的马路,突然冷冷清清,路上行人寥寥无几,自己走在路上反倒是怪怪的、不自然了。”这是一位在城市静默期间外出者的内心独白。当人们都在家里静默时,这些特殊人员可以出小区的大门,抗疫期间正是有了这些逆行者的“身影”,老百姓日常生活物资得到保障。身影一
散文 1053
2006年春,所谓的乡镇机构改革启动了,这次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撤销乡镇教育办公室,设立中心学校,也就是说把原来的乡镇中心小学更名为xx镇(乡)中心学校。教育局发文将我从白柳九年制学校调往甘溪镇中心学校担任校长。拿到文件后,我心里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我妻子在甘溪街道摆摊,调回甘溪可以照顾家里,紧张的是甘溪是原区公所所在地,属于大镇,村级学校点多面广,难以管理。2006年3月2日,我收拾好行
散文 4404
莫言:人没钱不如鬼,汤没盐不如水,你会慢慢发现,一颗好心永远比不上一张好嘴。这句话如同一盏明灯,在现代社会中然熠熠生辉,提醒着人们在价值观和道德选择上的思考。在这个追逐物质的时代,我们时常会因为名利、地位和金钱而迷失方向,然而这句话却在以另一种方式提醒我们,善良和真诚是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人没钱不如鬼”,这句话或许颇具讽刺意味,却也道出了现实社会的残酷一面。金钱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人们在追求物质满
散文 3348
房价问题,一直以来都让人揪心。每每遇上这个话题,总见到有人抱怨房价涨得离谱受不了,总看到也有人大谈房价涨幅是正常,这论来理去老是没有实质性的结果。尤其是常替房产市场说话的哪些“砖”家,有时就不客观,爱喜欢横向比较,某某城市房价涨到了多少,是我们这地方房价涨幅的多少倍;或者某某国家房价有多高,是国内房价的多少倍,云云。这帮“砖”家不大喜欢纵向比较,大概是觉得过去的房子比现在便宜,纵向比较没啥意思。咱
散文 5122
我的家乡在秦山深处距离洛南县城六十公里之外的山村,前几年因为疫情原因一直没有回去,我儿也好几年没有回故乡,对他远在老家的爷爷奶奶也甚为想念。今年的五一算上调休是一个小长假,正好带着儿子回趟老家。以前回家或者坐班车或者开车,这次恰逢商洛开通了复兴号列车,顺便圆了儿子一个乘坐复兴号的梦。到家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外甥女下楼给我们开的门。记得上一次见外甥女她还在幼儿园,这次再见到已经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了,开
散文 3075
你从洪荒走来,云呼唤过你的名字、风抚摸过你的肌肤、雨洗涤过你的灵魂、雷击打过你的筋骨、电淬出你的气魄、太阳给了你闪光的起点。巍峨的秦岭是你的襁褓;美丽的汉水、渭水是你的乳汁;汉江、渭河平原是你的温床。你从远古走来,带着古朴的韵律、带着直白的诗意、带着粗旷的形体、带着婉约的情愫。寂寞是你的伴侣、孤独是你的钵体、等待是你的理想、期盼是你的希骥。正是拥有了太多的寂寞和孤独,你才在期期岁月中,温暖了梦想、
散文 3920
人们都知道在北京的颐和园里有座小山,名曰万寿山,那是当年乾隆皇帝为母亲祝寿而命名。却不知在大美旬阳也有一座万寿山。旬阳的万寿山位于城关镇龙头村的申家坪。这里山清水秀,风景迷人,因漫山遍野栽植万寿果而得名。万寿果,俗称拐枣,因其果实中富含延年益寿的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C和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深受人们喜爱。申家坪人种植拐枣的历史较为悠久,听老人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栽植有拐
散文 3264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